玄一书道论坛 (一)
—— 崔学路作品学术研讨会纪要
主持:胡抗美
壬辰岁底连续两次论谭都是在清淳真挚的气氛中展开的。 李松首先饱含深情地谈到学路兄既是书法启蒙老师、同道,也是纯真孤独岁月中结下的一辈子的朋友。刘彦湖感悟“我看学路先生的大作品特别像一团火,像你以前写的文章。但看金刚经长卷又是那样安静,像佛家说的不思善,不思乐,达到那样境界, 我挺感动的。”
朱培尔说二十年前的《青少年书法报》是人们不可磨灭的记忆,“崔老师办报的热情到现在一直在感染我;崔先生是有思想的书法家,他创作过程当中每年还有不断的新的探索,从颜真卿、到敦煌、到汉简、到怀素,他都在做创新思考。”
刘洪彪谈到对崔老师新作最大的观感就是静。当代书坛一个通病,就是浮躁、毛糙,从头跑到尾,冲刺,就是那种感觉,沉不下去。今天崔先生这些作品给我最大的观感就是能够雍容不迫的在纸上运行、行走。哪怕写草书也是这样,非常静厚、沉稳。我可以从他的线条里面感受到他书写时的心境,是一种享受。
蔡大礼:看崔老师的作品我反而感觉到一种年轻人都少有的冲劲,能大能小,能静能动,五体都有,有传统的,而且还有前卫的。
郭志鸿:还记得当时大家争看《青少年书法报》的心情。第一个感受,崔老师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他在当代书法历程中是磨灭不掉的。今天又是崔老师本人的一个里程碑的活动,规模虽然不大,但是来的人都很大,特别今天由胡抗美副主席主持,可见大家对崔老师的认可和崇敬。
杨涛:今天我去展厅看作品,让我非常感动的是崔老师在古文上面,尤其是写的朱砂《古文老子道经》,感觉到很像蝌蚪文的感觉,大草让我感到崔老师有像年轻人一样的激情,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在学习的道路上他催着自己一步一步向前。
丁剑:我在微博上发表了对现代书法的见解,网上形成了两种讨论,一种说字比较难看;另一种提出了推崇。后来我在这些网评跟了一句话,我说说这个字好的人是迷乱,说这个字不好的人是无知。后来崔老师跟了我这个帖说,你能不能把无知改成未知。先生是我一字之师,体现了长者的风范,仁者的宽宏。
王文英:崔老人生前半部分是艺术家也是组织者,后半部分他沉静下来。我们是博友,他每次发的文字我都在拜读,他非常热爱生活,所以其书才有激情,我们今天在展厅里看到的作品也印证了这个。他沉静在自己的书斋里十八年,所以没有社会上比较浮躁的东西。 除了静之外还能体现他对书法的思考,对生命的认识。现在这个时代特别需要像学路先生这样从青少年这一代角度引领他们,让他们对书法有正确的认识,而不不单单是写字。像学路先生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书法发展后劲力量就会越来越大。
卢海娇:崔老师的小楷给我深深的感动,浑厚、凝练,崔老师的作品是书法精神的传承,最终上升到哲学层面,天人合一。中国文化也是中国书法文化精神追求的和谐之气,在崔老师的作品当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这种气息地存在。
此外,王国文先生在论谭前情真意切发来超前发言:“崔学路先生的书法理论我欲学不能。作品、书论、人品三者俱佳。真草隶篆四体具美,古篆、写经小楷、汉隶等等创新尤为突出。崔先生数十年如一日不懈追求书法艺术、将生命奉献给书法,未出专集。但现在已经发现,就要大力宣传。”
胡抗美:崔老师立足于传统,但作品有时代特征。创新的信息反映在作品的包容性上,只要能表达美,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他都作了探索。同时创新是诸多作品的整体性表达,具有生命感,他在运动,他会呼吸,这就是沈鹏先生说他具有战略思维。
崔学路是一种现象,先生从开始创业,李松讲的沙龙,到办报,达到一个高潮;到居京这十八年好像是隐居下来,实际上我觉得他在这个阶段是处于一种更新创造,又是一个高潮阶段。现在无论是他的艺术思想,还是他的艺术作品、他的学养、修养、造诣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是一位值得我们仰慕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对社会、对艺术、对青少年贡献,表现了他在这些方面的强烈的责任感。今天主持非常高兴,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希望崔老师身体健康,能够和我们携手把我们的书法事业打造的更加辉煌,请大家支持 (时天风大作,场内热烈鼓掌)。
崔学路:感谢抗美,感谢李强,感谢与会的同仁。我于书道可以说倾注了我生命的所有。今天举办的这个书道论谭也是对以往书学的梳理,因为我写了这些年的字,由法到境到意及道的时刻,李强就邀集诸位来帮助我继续向前探讨,这对我的书道生命来说很重要。主席和同道最后作出了这样的哲学思考,而且上升到了学术和今后书法走向的高度,大家由此迸发了新的书学思想,这样我觉得值。大家呼唤我,就要和大家同行,道同与谋,为书法本源和书道复兴去做自己应有的努力。
玄一书道论坛 (二)
——崔学路作品学术研讨会纪要
主持:王岳川
薛夫彬:像崔学路先生那样用心探讨书法一个时期本来就不多见,现在的人更是如此。而崔先生各个时期都有新的探索和解悟,这是我今天看到他的作品以后震惊的原因。他是我们真正的应该推崇的有内涵的书法家。
曾翔:我觉得出大事儿足以表达我的想法,崔先生是写自己的本心、真实的自我、自己内在的情感,看到这样的作品会净化心灵,真正的给书法,书、人融为一体的感觉,而且是一种自然的流淌,这个很难得,是一个很好的教材。
李晓军:崔老师是当今书坛不多见的一个比较纯粹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家。今天我们看到崔老师的这些作品从豪放到至精入微,能够找到非常深厚的传统文脉精神,这一点非常的难得。我从崔老师这些作品之中能够感觉到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沉稳。
魏广军: 崔老师的书法从甲骨到汉魏晋唐宋的取法广泛,小楷写得很轻松自在;体现了作为学问家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这种意识在创刊、编辑,尤其对艺术比较敏锐的创作都存在。他的轻松是基于自身的、长期的,是对道的体味。
梁炳伦:崔老师几幅小楷作品一看差不多两三万字,但是由头到尾都是保持一鼓作气,我说不得了啊。因为我们写小楷写到大概100、200字以后人就有点虚脱了,但是他写一万多字,他的定力是多强啊。
范宝峰: 崔先生提到“性灵”二字背后有很深厚的文化理论和传统认识。先生的颜体字非常震撼,我们这个时代太缺少这种安静、厚实的心态。经传写得精美、静逸;写意甲骨写得畅快;先生对经典传统尤其对颜真卿、王羲之、徐渭、甲骨文的解读,有他独特认识。
刘楣洪:跟崔老师结识二十多年啦。《青少年书法报》推出一大批中青年,而且基本都是“60后”。神龙大赛的获得者,都成为现在的力量,影响力很大。今天又看到崔老师小楷有敦煌遗风,用笔精道且活;草书,包括秦篆、甲骨文,用笔、墨色、大小的变化,很灵动。 能擅长这么多书体又很精的,我觉得真是很少很少。
卢海娇:崔老师已经年近七十,他能以乐乎其道的精神把书法传承下去。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应该把这种文化精神传承下去,最终也应该是养心的。以沈鹏老先生的书法理念为指导思想,弘扬原创,做个性书,书内书外,艺道并重,我感觉崔老师真做到了,他从传统作品吸取书法文化精神,做到大隐隐于市,真隐隐于心,达到“知于吾”的道家本源思想。
张永明:我给学路兄做了一首藏头诗,“学问渊深意志坚,路通妙尽地天宽,君持素心辟书道,好以辉煌飞古玄。”
任平:崔先生在全国书法教育方面是几乎人人皆知的书法教育界的前辈、专家。今天曾翔兄引导我看这个展览,那么多的好作品,丰富多彩的书体、各种形式的作品,我感到很震惊。不禁让我想起十多年前在江西三清山,卢中南等人拿了一箱二锅头来,崔先生喝了三瓶,我也喝了三瓶。当时姚建杭醉倒了,但崔老师没有醉,我举这个例子是说崔先生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火热的心和全面表达心声的愿望,都在作品字里行间当中表现出来了, 而同时又是孜孜不倦地按照传统书法文化的这条路在走,更是值得我们非常钦佩的。
李强:每次看到崔老师的创作我们都感到很震撼,因为他的作品不光是多还很精彩,比如说颜大楷老子《道德经》就是1200多幅元书纸斗方或者几十幅的大作品还有很多,这些朋友都会支持以后系列的对先生作品推广展示活动,让大家更多的人来了解,我觉得这个不光是对先生更是对这个时代的一种贡献。
从18号那次大家就谈得很精彩,我感觉作品和先生人品的时候仿若隔世,突然觉得至少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我刚到报社的时候,崔老师领我们去编报和办活动时候那种激情确实是感染我这一生。他的很多思想、激情都在他的线条当中、作品当中,这是最好的一种回答和展示。而现在有时候我们看有的人说了很多,但是看他的作品的时候我们觉得很失望; 而老师说得少,但每次我们看他的作品都让我们肃然起敬。
邵岩:崔先生在中国青少年书法教育、传播方面是可以写进中国当代书法史的人。他多年潜心书法,是大隐隐于市的高人,这种淡泊明志的情怀我非常欣赏。先生的治学态度是严谨的,把书法当成一生追求的事业。所以这次拿出很多的作品让大家看,并且请了很多中青年书法家来看,崔老师非常谦虚, 书作就要和古人争个高低是不是?
王守常:我专业是教研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我认为书法家应该有多种笔法和深厚修养学识,那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书法界整个包括学术界应静下心来去从事自己喜爱的东西,我想崔先生在这些方面应该是一个榜样。
王岳川:我总结一下,今天听了各位的发言很精彩。李波辉谈到了先生“读书、临帖、释道、写心”主张。他注意到一个细节,我也提供这个细节大家要关注。众所周知,甲骨文尽管有十几万片,但是识不超过1500字。但《道德经》有5000字,纯用甲骨文是写不了的,所以崔先生把金文简牍等等搁进去,而且写得如此活泼很难。 张公者先生谈到编辑的开拓之功和“神龙杯”的公正,提携后进的虚怀若谷,这些都是提的非常到位的。
我想说三个方面:第一,先生的书法是心灵书法。今天很多的匠人书法,金钱书法等唯独没有心灵。这个心灵崔先生是花出了重大代价获得的,所以他有点儿像弘一法师绚烂之极突然归于平淡。就是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他的心干净了,所以他的书法是脱俗和有灵性的。
第二,崔先生的书法是学问书法。天分和勤奋都具,且精文字学。条条道路通罗马,学问也罢,艺术也罢,它都是相通的,从东南西北登山,最后都在山顶上会师。先生在文字学、书体学、形态学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尤其是在大家很陌生,很不能够去把握的甲骨文、金文。以前人们甲骨文基本都写得亦步亦趋的,大篆、小篆写得很匠气的也比比皆是。我今天看见您的写意甲骨道经写的如此的烂漫生花,里边有那种活泼的人情味,我觉得非常好,所以说学问就是深情冷眼。
第三,功力书法。我写小楷《滕王阁序》不过800字,从早上写到下午要坐7个小时,几乎是不吃不喝,不上洗手间。但崔先生的小楷《金刚经》 写20多天,你找不出它的开端结尾和中断处,可见功力之深,只有经历过这种面壁十年的人他能做到。所以心灵书法、学问书法、功力书法说明了你的字有正大气象。我建议要出崔学路书学文集、崔学路四体书法集,应该把理论和书体多方面展示出来, 请艺术研究院、中央美院、国家画院等等有真知灼见的朋友来探讨, 还应尽快举办崔先生作品巡回展。
崔学路:我为什么把书法提到书道上去看呢?因为道涵盖变和全。当你把书融入到道里边,发展的空间就大了,永远以探索的精神去表现。返归自然,由动到静, “恒常概全,了无止息,致大无外,致微无内” 。
我晚年给自己规定了两条主线, 一个就是写意古文,甲骨延及到秦帛、楚简,属于古文字范畴的灵性探索,这条线以草书的笔法去串。古文字多是铸造文字或是刀刻文字,它已经很严谨、滞重、整体。我的性情就像朋友所说似火,参草意攫取灵性古文字是我晚年的取向。
另一条复线,主攻“灵性甲骨”和“大草日志及自撰诗文”。我用“日进一课”做穷年的积累。总的来说,逐渐地从单纯享乐愉悦地书写,到再现生命、自然和灵光体验而努力。谢谢大家的关怀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