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记者 邓涛
半生笔墨,一生坎坷,61岁的秦枝三是“秦宝子”书体第三代掌门人。出生于书香世家,熏染着笔墨之气,不惑之年闭关潜修书法,秦枝三未享半点世家荫恩,反而在艺术道路上以偏执的苦行僧自居。用秦枝三的话来说,艺术对于他本来就是不必骚首弄姿取魅俗世的笃定信仰,一次剃度,一生修行,即使一瞬顿悟也需要在日复一日的光阴中苦练,方可小成。
浸染墨香六十载独善其身
在物欲横流,人心失衡的今天,喧嚣浮躁的书坛已放不下几张书桌,腾不开几座砚台。当下自诩书法家的人多如牛毛,但自满却不自知自省者众多,书法小团体之间的相互簇拥和互捧,反而让众多书坛中坚力量愈发凋敝,所谓领军人物也是凤毛麟角。
作为广东书法大家秦咢生的第三代后人,秦枝三在书法研习上比常人有着天然的优势,自小更在祖父秦咢生、父亲秦大我等两代书法名家的成就中成长,秦枝三自出生起就已经有站在巨人肩上的资格。然而,除了苦修“秦宝子”书法艺术,秦枝三并未从父辈们的任何成就中牟利,也未借助家族名望为自己“镀金”。
61岁的秦枝三年轻时做过多种职业,从在工厂当小工维持家用,到当地摊小贩营生,一度生活窘迫,然而他对书法家做人底线的坚守从未放弃。据记者了解,秦枝三目前仍然住在广州白云区一所租借的小屋中,生活格外清淡宁静。经过数十年的耕耘,“秦宝子”体书法已然成为当今书坛上一面猎猎作响的旗帜。潜心为艺,不随波逐流,也让秦枝三成为当今书坛上少有的苦行僧。
独善其身,偏执的做艺术的苦行僧,就是秦枝三的“标签”。
闭门苦修创新成世家中坚
“秦宝子”字体是由隶书到楷书发展演变而来。笔法是通过圆润的笔锋写成方块字,既有露锋的笔法,也有藏锋的笔法,浑厚而不呆板,刚柔相济,以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书坛。自秦咢生通过对东晋名碑《爨宝子碑》大胆研究创新,独创“秦宝子”字体以来,在当今书坛上获得众多书法家竞相研习,然而深得其精髓传承的“秦宝子”传人并不多。
秦枝三从事书法艺术研究数十年,在研究书法上取得一定的成就。他不但对家传“秦宝子”有所创新,对秦宝子中“三角形”的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既保留其家传的遗风,又在其父的严格指导下,在篆刻方面进行再创作。在篆、隶、楷、行、草 等书体的基础上演变为“秦体”的面目,而今,秦枝三已是秦氏的第三代书法传人。
秦枝三告诉记者,“秦宝子”自诞生以来,其传承和创新就没有停止过。1990年至今,他坚持日练千字,解读各家各派书法风格的习惯。在反复尝试中,秦枝三最终从欧体的用笔和结构方法中找到了能为“秦宝子”添彩的技法,并在保留“秦宝子”运笔方法的前提下,创作出具有欧体韵味的新一代“秦宝子”字体。
余生以笔墨弘扬书法文化
在采访中,秦枝三多次表现出对传统文化传承和书法教育问题方面的担忧。秦枝三告诉记者,时代在改变,书法市场和文化产业都发生相应的嬗变。但在这个过程中,书法传承和书法家生活环境却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大家都看见了,却没有人说。
在书法教育问题上,秦枝三认为,当前书法教育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地区的教育部门能够有效组织书法比赛、书法知识问答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而另一些地区则根本就没有书法文化的传承意识。
“中国文字是有生命力的,书法就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传统文化的气韵风貌、结构个性都可以从书法上找到。”秦枝三认为,书法文化传承单靠书法家的力量显得单薄,需要教育文化部门参与其中。
虽然已经年过六旬,“秦宝子”在岭南地区也有众多爱好者研习,但秦枝三表示,余生还是会用笔墨展示中华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幽情壮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