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书法家要想不成为书法匠,就要多读点书,读精读透。
因为爱好书法,常去看书法展,见一名家写白居易《忆江南》,竟把首句“江南好”当成词牌名忽略了,还有一位名气不小爱读书的书家题款,把“浣溪沙”写成“浣沙溪”。第四届国展上评审作品时,一个陕西作者用小楷书写《木兰辞》,水平很高,但把“对镜贴花黄”的“贴”写作“帖”,被当场取下,虽然评委之一、书法家林岫认为这样写没错,《木兰辞》所有版本都用“帖”,“帖”通“贴”,但还是遗憾落选。
书法不是手艺活,眼低手高者成不了大师。书法家要想不成为书法匠,就要多读点书,读精读透。启功先生说:“书画家除了必备的笔墨功夫以外,读书功和学生功二者必不可少。”
古之书者,多为骚客文人:褚遂良、苏轼、黄庭坚、文徵明……王羲之醉笔写就的《兰亭序》,不仅是书法高峰,更是中国古代散文经典;欧阳询编撰《艺文类编》,征引古籍1400余种;怀素和尚也有诗歌被收入《全唐诗》。
近代书家亦多是文人学者,2000年中国书协票选“20世纪中国十大书法家”,无一不是学养淹博、文才杰出的优秀人物。
古代书家强调“书外功”,读书写字,内外双修,一旦成功,必然写书法如写文化,写书艺如写书道,修养、心性、审美、性格、精神,都成为了其书法路上的选择和坚持。书法家只有真正重视书法艺术创作主体内在修养的锤炼,且将充实学养的范围限定在书法思想之内,他的书法创作才不至于沦为写字匠技的境地。但当下书法创作者多追求在各类赛事中拿奖,迷恋在展厅中露脸,殊不知在元代,就有著名文人郝经提出:“今之为书也,必先熟读六经,知‘道’之所在。尚友论世学古之人,其学问,其志节,其行义,其功烈,有诸其中矣。而后为秦篆汉隶,玩味大篆及古文,以求皇颉本意,立笔创法,脱去凡俗,然后熟临二王正书……书法始备也。”(《移诸生论书法书》)
唯有这样的意识和坚定,以学养为基础且留心于每个历史时期书法的审美取向,书法家方能在宏观上进行框架把握入细入微,在微观上进行具体创作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