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修行路,万里山水情——拜读徐延均的画作人生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细细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和气韵。再没有哪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而山水画家徐延均,他用自己的行动和画作,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山水画家对山对水特有的情怀。
以山为乐、水为知,咫尺之地千里江山。十载修行路,他将思绪和情感浸润在青山碧水间。他用疏密相间的笔墨晕染心中割舍不断对山水情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在中国人的心中有一种特殊的地位。而中国山水画则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纵情丘壑的古代山水画家徐延均,在作品中写到“望秋云,神飞场;临春风,思浩荡”。怡情在山水,感悟于天地,是中国山水画的魅力。今年50岁的山水画家徐延均,祖父曾为天津地毯厂画师,受其熏陶自幼喜爱涂鸦喜爱绘画。曾拜师张大千第三代弟子安云霁先生,学习和继承张大千先生传统山水和仕女技法。为不断提高绘画水平,认真研读有关国画书籍。研习五代、宋、元、明、清山水画法。并坚持写读书笔记,随时记录感悟。每日坚持作画从不懈怠,为了加深理解,常走入名山峡谷,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拍摄了大量图片资料,对绘画山水极有启发。
他想用一种特别简洁的方式表达出中国画的丰富内容,就哪怕一笔下去后都能看出中国画的魅力。笔简单了,墨简单了,但是意境不能简。总想从这方面有自己的见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山水的魅力让徐延均越来越痴迷,而他多年追求让自己满意的,对山水的表达方式却一直没有出现。
中国画可以写出千里江山,但并没用一千米的纸,我们写上千里江山,看上去也是千里,那是为什么呢?老祖宗留下的国粹,太了不起了。单一的黑色能写青山绿水、枫树、红叶,西画不能达到,当然这是民族差异。但是,作为画家不能不去研究它。进步很难,发现自己的绘画水平没有长进,几次曾经想放弃了,不想再坚持了,因为它没有进步。看不出自己有成绩来。
信念的坚持,使他最终没有放弃对山水的眷恋,在他的眼中山水已不再是一种象征或一种风景,而是一种生命形式的存在,一种勃然大观的浩瀚。历经不断的努力,他的画已摆脱了种种桎梏进入了一种崭新的境界,并在皴法和对山势处理上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看他的画能不由自主的感受一种天人合一的领悟,一种带有禅意和哲学思考的意境,一种梦幻般的现实空间。诗境与禅境一经交汇,中国山水画的大象、大音之境便油然而生。
山的雄浑和水的灵秀给予了他前所未有的体悟,也充斥了他创作的灵感源泉,历尽千辛万苦之后,收获了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