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申万胜将军就当代书法创作的现状发表的精彩的发言,我接着这个话题,就当代书法学术研究的现状向大家作介绍。
当代书法30年是一个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期。各级书法组织的普遍建立,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不同形式的书法活动频频展开,展览、教育、出版、市场各方面对书法事业的推进,优秀作品不断出现,书法人才不断推出等等,共同构成了当地书法大繁荣、大发展的交响乐。其中书法学术研究方面也同样有着丰硕的、突破历史的、具有原创意义的辉煌成果,只不过与书法篆刻创作相比,学术研究的参与人数毕竟是少数,其社会影响力远不如创作广泛,社会塑造了许多知名的书法家、篆刻家,但对学术研究的专家及其成果却知之者甚少。但平心而论,近三十年在书法学术研究的丰硕成果及其原创性、突破性的价值决不亚于艺术创作,学者们在学术研究中付出的智慧与辛苦劳动决不亚于书法家、篆刻家。尤其是近十年的书法学术研究,其成就比前二十年的总和还要大,一方面表现在数量上,可以说是历史上书学研究出成果最多的时期,二是学术规范和学术突破方面,比前二十年有了极大的进步。
我们对近三十年,尤其是近十年书学研究的成果及方法作一梳理。
一是研究逐渐走向规范化、学科化。
中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著作,虽然有着深刻的思想、卓越的见地和华美的文采,但基本上是散论式的、感悟式的。这一特点一直延续到近现代,一直到近十年,书法的学术论文才开始形式上的规范化和研究的学科化。这一变化的原因宏观上看是当代书法繁荣发展的大背景,具体则得益于高等院校书法专业的建立,对书学研究提出了规范化、学科化的要求,也是受其它学科和艺术门类学术研究专业化、规范化的影响所致。最近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在编辑出版《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收录建国六十年以来的书学论文,分书法史学、书法概论、技法与教育、书法批评以及印学研究五卷共约300万字。在编选过程中发现,前30年书论的作者虽然都是名家,但用现在学术研究的规范性去看他们的论著,多不合乎要求,仍是延续中国古代书论散议式的、感悟式的、体验式的论述方式,但基于历史,仍择其重要的、曾产生广泛影响的文章入编。后三十年,尤其是近十年,学术研究明显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学科化,从这一套当代书法学术论著的编选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书学研究由不规范走向规范,由学科性不清晰走向学科化的过程。
二是研究领域的极大拓展。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二次兰亭辩论(属史学研究)开始,接踵而来的是关于书法本质的讨论(属美学研究),拉开了当代书法学术研究的序幕。近30年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了八次全国书学研讨会,收到论文应在2000篇以上,其研究视野涉及到书法学科的全方位,如史论,包括通史、断代史、历史人物个案研究、地域个案研究、代表性作品个案研究,以及书法发展思想史、技法史、教育史以及古代书迹及与书法相关的古器物考证等等,在以史实为基础上站在当代立场注入了思辨性。如美学,包括对古代书法美学的梳理与理论提升,从不同视角包括西方美学的视角对中国书法的研究,对当代书法创作的美学研究等等。如书法理论研究,包括创作技法、形式、流派研究,当代以展厅为特点的创作研究,以及对古代书法理论的重新深入研究等。如书法批评,包括对古代书法人物及作品的重新品评以及当代书法创作种种流派、不同创作理念的批评与研究,如书法教育,包括教育理念、方法、内容、形式、教育目的、古今中外书法教育比较研究等等,这些研究集中在近30年,尤其是近十年,有着突破性的发展。
三是对书法个案深入研究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
书体研究、书家研究、地域书风研究、书学思想研究等等专题研究在20万字以上的著作很多,尤其是近十年间,此类书法学术著作粗略估计在200部以上,作者主要是中青年学者,他们广泛收集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系统化的个案研究,电脑的运用也使当代书法研究的道路更宽、视野更为开阔。这种突出的成果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没有的。
四是研究的方法、立场比起古人、前人发生新变。
研究者站在当代的立场重新审视书法史上的事件、作品和人物,站在书法艺术的立场作价值判断,站在学术立场进行深入研究。当然,在研究注重客观性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个性化的立场,这是艺术研究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必然的,艺术研究毕竟不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时研究的结论并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
以上分四个方面谈了当代书法理论研究的成果及特点,下面谈一谈理论研究中的不平衡和应引起我们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是研究领域的不平衡。
从近几届全国书学讨论会来稿及入选、获奖论文中看,书法史论方面的占百分之六、七十,技法研究最少,中国书协在编辑《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五卷300万字时,各卷之间的不平衡非常明显,书法史卷的论文多,质量高,而书法批评、书法技法与教育两卷论文少,且高质量的论文也不多。究其原因,其一,当前书学研究者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史论研究资料丰富,并有成熟的研究方法与模式,宜于其研究规范化、学科化。其二,研究者对创作实践中的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对当代创作现象缺乏足够的关注与深入思考,不容易形成有学术高度的规范化的论文;其三,新史料的不断出现,印刷术的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都为史学研究提供了过去所没有的条件。
二是作者分布的不平衡。
近十年来,相比来说江苏、浙江、北京、山东等地的书法学术研究成果较多,西部的书法学术研究较为薄弱。书法学术研究与书法创作在一个地区并不是同步发展,有些在书法创作上成绩较好的省,而学术研究却较为薄弱,究其原因,当代的书法学术研究是以高等院校为龙头的,缺乏高校支撑和缺乏高校培养出的研究人才作领头的地区,往往在书法研究方面形不成氛围与研究的核心。
三是与书法创作相比的不平衡。
书法篆刻创作有许多展示、交流的平台,国展、各省各地的书展、专题性书法展、志同道合者的联展、个人书法展等等,许多书法又设有奖励机制以起到对作者的激励作用,所以在书法艺术创作方面表现得生机勃勃,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而书学研究者多是独立的在案头完成自己的研究,辛辛苦苦数月或数年完成一项研究,却缺乏成果发表的平台。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各学科每年需要发表的学术论文有四万篇左右,而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的容量只有一万篇左右,尽管各种政策法规禁止刊物收费,但基于以上数字,还是形成了一个学术论文交费发表的市场,从而导致了学术上的不公平竞争甚至学术腐败。就书法来说,上海的《书法研究》是纯书法理论刊物,但在市场运行中难以维持而终于停刊,而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是艺术类的中文核心期刊,他要兼顾到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两方面,尽管曾发表过许多产生影响力的高质量论文,但限于版面,数量还是有限。学术成果发表平台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学术研究的发展。
还有一方面,理论研究不像艺术创作一样可以走向市场,通过市场的经济杠杆力量来刺激推进创作的繁荣与发展。而辛苦几年、凝聚作者的精力知识智慧完成一个书法学术研究成果,还要买书号自费出书,然后分送同道,其收获只有精神上的而得不到物质的回报,这也是使许多有研究能力的人不安心于穷困案上的客观原因。
四是学术研究与书法艺术创作的相互脱节与游离。
由于书学研究者多集中于高等院校,而书法艺术创作者则主要在社会上,当然,高校中也有许多优秀书法家,尤其是老一代的学者大多是理论与创作兼擅,但高校中新一代的中青年学者的精力智慧多集中在学术研究上而疏于创作实践。这种状况导致了以高校为中心的书法理论研究群体在全国书法艺术展览中的“边缘化”,创作者与研究者在知识结构上不能兼容,“道不同不相谋”,从而使二者在人群沟通上也缺乏兼容,甚至艺术创作者视理论研究者为不懂书法创作,而研究者视创作者为只重技巧而缺少文化。
古代的书法家一直到近现代老一代书法家都是学问与书艺兼于一身,而当代的书法创作者与理论研究者有渐渐分离的趋势,这其中有着社会前进、分工细化的必然性,例如在日本,书法篆刻的创作者与研究者的分野是十分清晰的。这种分离有利于各自的专业化、深入化,但理论专业化的同时淡化了与创作的相互支撑,艺术创作“纯粹化”之后又缺失了理论的诠释与学术的支撑。其中利弊不可偏执而论,要用心研究,但要正视这种客观存在的必然性。
五是对当代书法创作研究的短视与批评的庸俗化。
当前的书法学术研究的突出成就在于史学研究及个案研究,其薄弱处在于创作技法研究及书法批评,技法研究容易停留形而下的层面,难以作规律的梳理和理论的提升,而书法批评的肤浅或许因为没有历史的时光距离,缺乏站在历史的、社会的宏观视野下的批评。例如对当代诸作创作流派、提出的种种创作理念的批评,就缺少学术上的深入研究,批评往往是想当然的、情绪化、主观化的,缺少辩证的思考,又如对书法展览的形式对当代书法创作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书法市场对书法创作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与批评,往往是对现象的描述,而缺乏理论的研究。另外对当代书家评论有庸俗化的倾向,理论家开始收费写应制式的评论文章,文章“花篮”化,“吹鼓手”职业化,在社会性因素及官本位的影响下,尤其是对名家的评论更是如此。缺少批评家应有的胆识,胆是指批评家的气魄与勇气,识则是指批评家的学术积累与学术敏感。
六是要继续加强有关领导乃至书法界对书法学术研究的关注,需要相关政策支持。
中国书协对书法学术工作是重视的,提出学术、展览、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中国书协研究部按届次举办全国性的书学讨论会,已成为书协专业活动的重要品牌,最近书协出版五卷本300万字的《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就是学术研究工作的一项工程。另外其它地方性的、专题性的学术讨论会在各省各地不断举行,如苏州近年来连续三次举办国际性的书法史学讨论会,收到许多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中国书法》正在编辑《当代书法创作与审美特征研究》论文集,分书法卷和篆刻卷,年内出版。中国书协研究部与《中国书法》共同举办“中青年学术精英提名”活动,《中国书法》将在专栏上推出在学术研究上成果丰硕,潜心学术且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者,宣传他们的学术成就,提高其社会认知度。等等。虽然我们在学术研究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与书法创作方面相比还是显得薄弱,与当代书法繁荣发展的大趋势还不能同步,还需要我们在书法学术研究方面更加关注并加大投入。去年中国书协举办了2009——2010年度学术项目申报活动,收到学术项目近百项,经过严格评审,从中确定13项给于经济资助,书协主席张海个人出资百万作为资助经费。这项活动虽资助面不宽,但在书法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个人出资是好事,但仅靠个人出资是不够的,而需要建设一种有利于书学研究长期发展的机制,有关方面制定向学术研究倾斜的政策,出台具体措施,除了制定奖励机制之外,要切实解决有价值、有潜力的学术研究项目的资金问题、出版问题、宣传推介工作等,要有长期性、保障性的措施,为当代书学研究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努力创造条件。
总的看来,当代书法学术就成果丰硕,其突破是历史性的,一代中青年学者已成为当代书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书学研究表现出较大的潜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景。当然,不但需要学人的不懈努力,而且需要书法界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