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之路我未敢追求时髦,扎扎实实按古法遗迹,从唐楷这一法度严谨的书体入手打基础,后上追“二王”,遂得飘逸妍美之风。
我学唐楷,首取颜真卿,正如朱长所言:“颜鲁安之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畏之,然愈久愈可爱也”(颜鲁公门残碑)我深信,百对其正义凛然的书风面貌,心摹手追的同时,人品的认可,精神的追求也定然会得到默化。
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学者,慎思笃行问道;为艺者,敏悟游心抒怀。
我笃信艺术的至高境界,应是人生境界的再现,当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时,我内心便得到一次次的愉悦和净化。
书道之深,更表现为它关乎人品,自古书写就有将人物鉴纳入书评的传统,将人品作为书品的首要因素。
我的思绪在历史文化的现实中游动、徘徊。面对现实,我必须沉下来,向生活求助,去体验、去体悟,是让艺术得到升华的唯一出路。
创作出一件好的书法作品,从立意、构思、情境、品位,它包含了学养、智慧、探索和个性的综合。
小品难在大气,大作难在精致。写小品不能局限于尺幅片纸,如同篆刻,方寸之间自有广阔天地。大作品容易得其气势,但大作品也应当做到精细,无论是感性或是理性创作,点画的精到,线条的变化都应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样的作品才能具有深刻的内涵。
当代的展览之风盛行,对于推动书法艺术的创作与繁荣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对待展览的态度应当时刻进行冷静的思考。不能为了展览而创作,更不能为了入会而发展。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综合反映,作为一名书法艺术家,应当为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
笔墨当随时代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今天游弋于书法艺术天地,就应当肩负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努力,不断地创作出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来,让自己的作品为社会服务,使观者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艺术创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他随着书家心态和书写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正因如此,艺术创作才会格外的丰富,很多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都是在书法家偶然的状态中完成的。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等等都是如此。
艺术创作和写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状态。艺术创作需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其作品也更具有可读性,而写字只是简单的技巧模式,仅仅把字写端正漂亮就可以了。
书法艺术家需要广泛的积攒生活阅历,在创作的过程中才能更加充分地表露作品的人文精神。艺术不能离开生活,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的产生,在她的背后都会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历程。
书法的用笔要活,毛笔在宣纸上的瞬间摩擦所产生出来的笔墨效果因灵活多变而富有生机。用笔刻板,纸条则所然无味。书法家在创作的时候即能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用笔灵活多变而法度谨严实属不易,这需要长期的技巧训练,不断地吸收前人所留下的优秀传统,并能为我所用。
艺术的创作需要艺术家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把自身的感受顷刻间表现在笔墨的挥运之间,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必然融合了艺术家浓厚的生活情感。
书法的创作具有理性和感性双重因素,理性地驾驭笔墨,理性地思考作品的形式和作品创作的整体风格,在创作过程中,节奏的变化和章法的生成必须融入感性的因素,在偶然冲动的一瞬间生发出奇逸的笔墨效果来。
现在的书法家对墨的要求已经不是十分严格了,多数都是以墨汁代替妍墨。殊不知妍墨也是一种别有情趣的创作过程,妍墨之时便把书法家带入了澄心静气的境界,同时可以思考创作中需要追求和解决的问题。
临帖是书法创作的先决条件,一名优秀的书法家都有过很长甚至伴随终身的临帖历程。临帖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所以我时常从临写前人的优秀作品中享受到了创作的快乐。临帖宜精,一点一划都要准确地把握,从实临到意临,在充分把握住了字帖的精神以后转入创作,所作之书就一定会经得起推敲,不临帖而信手作书,只是一种旁门左道,毫无价值可言。
书法创作是文化的体现。在一件作品之中处处都是书家整体素养的表露。作品的内容、形式都很客观地反映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与追求。当前的书法创作或多或少地缺乏对文化素养的重视,从而导致作品中错字连篇,写法有误的现象频频发生。
传统是书法艺术创作的根基。古人经过数代人的共同努力为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艺术经典。我们通过对那些艺术精品进行广泛深入地吸收,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才是学习书法的正确之路。我们既要尊重传统,吸收传统的养料,还要有勇气从传统中走出来,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是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包含印章的使用。用印不宜过多、过大。现在有些作品上盖满了各种不同的印章,为了增强艺术效果。殊不知正好适得其反,如同在一件新衣服上布满了补丁,有失清雅。
字要有骨格,骨格又要内捻,其气宜清,清则雅。传世的经典作品无不雅之作,虽尺幅片纸,细细把玩,意味无穷。
作书与作文相辅相成,很多书法家在文学上都有很深的造诣,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法风格平和安闲,文章雍容典雅,两者合二为一内涵深厚。
作大作品要有大空间,而并非把字写多,尺幅加大。潘天寿的画有大空间,欣赏他的大幅作品有一种震撼感。营造大空间需要有眼界,更要有胆量,有大智慧者方可创造大事业,斤斤于眼前者终究无法神驰于多姿多彩的艺术殿堂。
我感动于只是简单的黑白两个元素却能创造出多元的审美需求,千百年来,无数的书法艺术家们正是用手中的笔创作出了优秀的艺术精品。给观赏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既能赏心悦目,又能给人以无限的启迪和滋养。
每次提笔作书,我的内心都会有一种冲动,我陶醉在笔墨挥洒之中,在黑与白的艺术空间里不断地寻求自我,创造自我。
书法的创作应当追求的是平和的审美取向,而不应该刻意的求怪,那些哗众取宠的拙劣之风是经不起时代检验的。我们的作品是让观赏者赏心悦目,而不是简单的靠玩弄技巧来博得掌声。
书法艺术的创作应当追求形式的多样化,特别是在当前展览十分兴盛的时代。古人作书多数是为了生活的实用性和把玩性,他们的作品很多是小品或者册页和手卷。当今的书法创作已经基本脱离开了实用性而彻底转化为艺术品。所以,我们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去诠释书法艺术博大的空间。
学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不可急功近利。心态宜静,惟静心求学方可有成。当今时下,好动者多而静心求学者少,为名利者多而专心学术者少,种种缘由皆有背于书法艺术之发展。
颜真卿的书法宽博大气,其气节高洁,人品端正,正所谓书如其人。人品不高,其艺术造诣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博学谦逊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自高自大、目无他人是前进中的巨大障碍,学书先学做人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书法技巧只是基础,技巧到一定的程度即已完善,要想再有进步,必须靠学养,所谓技进于道就是这个道理。学习书法悟性很重要,勤学苦练是一个方面,如果缺少悟性,则很难进入艺术创作的最佳状态之中,悟性的提高又必须通过博学来取得。
当代书坛对作品形式的安排十分用心,这是书法创作的一大进步。我们已经很难在书法结体、用笔上取得突破,对形式的多样化研究与实践,无疑为书法艺术的创作和发展倾注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唐人重于法度,宋人注重写意,明人重于姿态,今人则包罗万象,这是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优越性。我们今天可以很方便地到博物馆观看古人传下的优秀经典作品,可以到书店买到琳琳种种的印刷精美的字帖,我们还有各种规格的展览馆,致使我们的眼界为之开阔,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为创作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我们所要重视的是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从一个高度走向另一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