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聃 (特约评论员)
“书协”问题仍在热议之中。结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怒批一些书协“官气”太重,人民网随后公布一份“部分‘官员’主席名单”显示,目前有12个省份的16名官员仍在该省书法协会兼任领导职务。19日,名单中多位被点名官员向媒体回应在书协兼职的情况。譬如,广东官员陈春盛称自己是先进书协后任官员,书协确有些“不好的风气”赞成整顿,如上级部门有要求随时可辞职。(1月20日《南方都市报》)
其实不仅是个人,面对一些书协“官气”太重的批评,海南省书协一位秘书长更是公开回应:海南省被点名的两位官员任职程序合法,未接到组织部门通知前暂不会辞去书协职务——— 显然,无论是广东官员陈春盛,还是海南省书协秘书长,对于书协和官员的关系,他们的理解均为:只要是官员在书法上真正有着超人的造诣,又或者是官员在书协的任职符合相关的程序,那么就不应该被指责,也无需主动辞去书协的兼职。如此说辞,恐有谬误。
一个简单的推理是,所谓书法造诣高超者,在官员之外,其实大有人在。为什么独独官员总能够胜过他们,轻易兼职一些地方的书协呢?导致官员能够胜出者,固然或多或少地有着书法造诣本身的成绩,但更多在于官员身份的无形影响。譬如,官员对于书协兼职的主动意愿;譬如,官员身份可能给协会活动、经费获得带来的种种便利。同样的,所谓“任职程序合法”亦经不起简单一驳,因为在此种“自以为是”之外,还有着“一官不能二任”的简单任职原则。
为什么官员不能兼职地方书协领导?道理很简单。既是为了防止官员因为此种兼职提升自己的作品价值,形成腐败,更是为了还文艺界一个健康发展的现实环境。1月20日中纪委网站的《领导干部应该还文艺一份纯粹》一文就说得非常清楚:为官发财,理应两道;从政与搞艺术,也理应界限更清晰一些,领导干部不要到艺术家的盘子里抢肉吃。否则,此风浸染之下,也会扭曲文艺市场,催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官员身份和书协职位,原本就是不兼容的。
诚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所指出,官员对待书法爱好的理性态度应该是:喜欢书法,不一定非要成为书协的会员或主席;支持书法发展,也不一定非要参与到书协当中。如此,做官和爱好才能真正两全其美。只是,这般话语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兑现却没那么容易。
去年以来,多个省份都曾公开发文,要求对领导干部违规在社团兼职的情况进行清理。今年来一直被热议的书协问题,既是官员违规在社团兼职的一个明显例证,正越来越被纪委部门所重视,更反映出反腐之劲风正在吹向文艺界。劲风之下,官员当有辞去书协兼职的自觉。一句“因书法而入官场”,一句“任职程序合法”,虽然看似振振有词,却远未领会到官员和书协兼职两者之间的内在冲突。从另一层面来说,这也证明,要官员和书协职位各归其位,路途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