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原常委、郑州市委原书记王有杰自诩是一位“笔耕不辍”的书法爱好者,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有《王有杰书法集》。他在台上时,有评估其书法价格为每平方尺上千元。落马后,某拍卖行曾通过网络拍卖一副王有杰的书法作品,起拍价仅30元,却无人问津。(2月2日 新华网)
关于王有杰的案例,只是新闻报道中举得一个例子,但在我看来却颇为值得玩味。官员在位时作品一字千金,落马之后就无人问津,这显然不符合艺术市场的规律,而只能说明当时的“一字千金”不是作品的价格,而只能是权力的价格。一些官员之所以削尖脑袋往各地文联、作协里面钻,争先恐后担任各类协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一是为了争一个“文人官员”的名号,以彰显清名,以利仕途;二是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现实利益,一旦跻身各种协会的领导行列,自身作品往往身价倍增,获利惊人。
如果这些协会的大小领导确实是有领导才能,热心文学和艺术事业,那自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很多人本身就是凭着权力之手担任这些协会的领导职务,目前既在某些地方或部门掌握实权,同时又在这些协会兼职。还有一些人,则是赶着自己退休之前,通过权力为自己戴上各类协会的领导高帽,退休以后就华丽转身,成为所谓的书法家、画家,然后尽情享受自身作品所带来的“权力价值”。
但从艺术品收藏与买卖的角度来看,官帽一落水,身价就缩水,却是对世人的一种警醒,恰恰说明这些官员艺术家之前作品的高价,不是因为艺术成就和艺术水平,而全是仗着官帽和权力,等权力一丢,其作品需要接受艺术市场真正检验的时候,就马上现出了拙劣的原形。所以说,不管是“官画”“官字”还是“官书”,其价值上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泡沫,充满了市场风险,不管是收藏还是投资,都要谨慎小心才是。
另一方面,仅凭市场上对官员们的各种作品说“不”还远远不够,因为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圈子里,很多行为并不是市场行为,而和权钱交易、行贿索贿、权力寻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类似“雅贿”行为的隐蔽性,也提醒我们,国家有关部门在整顿文化圈、艺术圈腐败行为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突破的地方。
比如按照现行法规,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达到一定数额,才能被认定为受贿罪,但用于“洗钱”的廉价或假书画等物品,是否仍根据其实际价值来认定,还没有明确规定。如果这些物品仅以实际价值认定,那么双方行为可能会逃脱掉法律制裁。因此有关专家学者呼吁,对书画、文艺圈规范行为应加强制度建设,引入司法鉴定程序,还社会一个风清气正的艺术环境。(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