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作为中国花鸟绘画的题材,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时代,但是把葫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放置在整个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创作,我以为确实是从扈鲁开始的。扈鲁出生于沂蒙山区的葫芦崖下,从小便与葫芦结下了不解之缘。因着最初的兴趣,扈鲁对于葫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化的、收藏的、民俗的、音乐的、美术的等等。在扈鲁的心目中,葫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植物,它形成了一种厚重的文化符号。在扈鲁的写意葫芦系列中,我们不难看出他这样的审美倾向。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范畴里,葫芦是作为植物来表现的,形象具备但缺乏内涵。扈鲁笔下的葫芦是中国花鸟绘画史上的一个新形象,这是难能可贵的。他的葫芦不是实际生活中关于造型的葫芦,而是在葫芦的形象中体现了他对于人生的认识。他的绘画画出了葫芦的幽默、平凡和智慧。打开花鸟画册,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画家笔下的葫芦都是画面上的配角,而扈鲁就不同了,他通过淋漓的笔墨为葫芦造像,为葫芦讴歌,为葫芦树碑立传。
在绘画这个领域里,扈鲁力争把葫芦这种题材发挥到极致。他不但研究葫芦的造型、葫芦的历史内涵,还在开发与葫芦相关的文化课题。他收藏各式各样的葫芦,把自己的画室弄成了一个鲜活的葫芦世界。他组织起了“葫芦画社”,创办了《葫芦画社报》和葫芦画社网站。研究他的绘画,我们不能局限在他绘画的本体,还应该看到他绘画以外的艺术因素。
我们在欣赏他的绘画时,感到一种亲切、温馨的气息,这种气息中带着一股纯正之气,具有明显的文化倾向。他的葫芦绘画不是一个单一的题材,而是把这种题材放在了一个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来考虑的。时代的变迁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花鸟画的创新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果我们的绘画艺术不能把中国的文化信息带给世界,那么我们实在有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因此,来自扈鲁的作品为我们的绘画艺术提供了通往未来的视觉立场。
扈鲁个性沉凝,而且具有敏锐的艺术感觉。在花鸟画的范畴里,他一方面继承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另一方面又能参照时代的审美需求,与时俱进,把自我情感通过绘画呈现出来。这在他的艺术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证实。葫芦不仅仅为他所爱,而且也被大家所爱,因为葫芦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中是吉祥与福禄的象征。这不正是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历程中所需要的文化因素吗?
(康征,美术评论家、画家)
来源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