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北京九歌国际拍卖股份有限公司于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酒店为2014年秋拍举槌的同时,也迎来十周岁华诞!秉承长期坚持的精品化拍卖路线,此次“九歌·十年—2014秋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涵盖了中国书画、瓷器杂项两大部分共八个精品专场。
在“璀璨——当代珍品书画” 专场,记者留意到国画家杨彦有数幅作品呈现其中,尤其《黄山赋》立轴以约2200平尺之鸿篇巨制,淋漓尽致地展现黄山十八峰群的雄奇瑰丽。系列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绘画语言,在众多传统黄山题材上独树一帜,绘就了别样的五彩斑斓黄山之景致。
杨彦祖籍北京,1958年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画院副院长。他自幼涂鸦学画,十九岁便拜南京博物院一位深谙传统书法的教授学习书法,兼习文学。继而进入绘画领域,在华拓、亚明两位名师指点下临习唐、宋、元、明、清各派山水画。三十多年来杨彦先生壮游世界,足迹遍大江南北的三山五岳,并以饱览天地之独特感悟呈现出绚丽的丹青境界,不仅喜画册页小品,更擅作长卷巨制。他多次登临黄山,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感受。黄山的厚重让他百看不厌,自以为黄山是最能代表中国的山,也是最能激发自己的情感。他曾创作过百张黄山系列图并辑成《黄山风度》,早在十年前就出过黄山题材的画集。那么此次《黄山赋》是在什么情形下创作的?又是如何从亲身体验和百幅作品中梳理出黄山十八峰群之精要?此次以鸿篇巨制形式表现黄山风骨源于怎样一种追求?记者就此采访了画家杨彦先生。
杨彦《黄山赋》巨制《黄山赋》——既是梳理过往也是创意当前
谈到创作《黄山赋》的缘有,杨彦告诉记者,在今年南京青奥会期间,因巧遇九歌拍卖公司的董事长白志良先生,相互沟通中成就了一段佳缘。为配合青奥会,“2014南京青奥会美术大展”也于8月18日至8月30日在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杨彦创作的十二屏《金陵石梦》与来自79个国家的艺术家创作的500多幅作品齐亮相,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与前主席罗格、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董俊新等一行人的参观。由于他的作品高达10米,宽36米,创造了中国美术史上屏风大画的奇迹。
杨彦《黄山赋》展览现场展览期间,白先生问及他有没有考虑再画黄山的计划。早前白先生曾看过他的百张黄山系列,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他告知杨彦:今年是九歌拍卖十周年纪念,届时希望把规模搞得大些,所以想征集一些有分量的东西,希望他能在九歌十周年庆典拍卖上呈现出大的屏风,题材即是黄山胜景。
于是两位就此次合作展开讨论,曾设想不仅画山,而且在其中还穿插花鸟和人物。杨彦直陈己见,认为不要那么杂,全部内容都以呈现黄山俊秀的山峰为主。他这样说自有道理:毕竟多次登临,对黄山景色再熟悉不过。也画过很多,尽管尺寸小,但通过百幅“黄山”之创作,对题材的丰富、美感的多变全部了然于胸。加之自己明年还有更大的画黄山计划,如果能有一个立体的配合,把此次创作也纳入其中——既能对早前黄山题材进行梳理,也可实现大尺幅展现的尝试。白先生也认为黄山题材非杨彦莫属,于是二人之合作就此达成。
杨彦《黄山赋》作画现场画家酷爱黄山,百画不厌。
杨彦认为黄山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太多的承载,其中孕育的文化精神使她成为“中国山”的概念。“我赋予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都会同意这样的观点”。他觉得黄山对于中国,就像大峡谷代表美国一样——一看到大峡谷就感觉它是美国的象征,那么黄山也同样是中国的象征。在中国历史上,历代文人骚客,无不通过笔墨和诗词歌赋颂赞黄山。“然而奇怪的是,现在反而画得少了。最近十年二十年里,包括现在涌现出一批70、80、90的画家却很少画黄山,这让我大惑不解。反正上个世纪有好多,更早可以追溯到明清,或者更远。这次画黄山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看看自己到底能够把这块发挥到什么程度?其实时间是蛮紧张的!”
杨彦《黄山赋》作画现场大尺幅制作——现场观赏才有身临其境之感
自从您跟白先生达成协议,留下的创作时间似很紧张。难道没有压力?
杨彦:关于时间问题,如果在很快的时间里能够完成,这本是我的一种优势。但有一些人肯定不希望听说我画得太快,这是一个矛盾。画得快其实让我引以为自豪、值得炫耀并愿意拿出来跟人聊。这并不是丢人的事情,相反这是一种能力的彰显。我以为真的不在于快或慢——有的表达稍微慢一点就画坏了,它需要速度;而有的绝对不能快,一快就太草率了。由此看来,快慢之间需要有个度的把握。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画了七年,可以想像他在七个年头里是怎么把精神和体力付诸在这个长卷子里!而当自己接到这个任务之后,便马上从心里到身体立即进入一个日夜兼程的状态,在余下不多的时间里,脑子全在考虑黄山,甚至夜里经常梦到黄山。毕竟我去黄山太多了,春夏秋冬四季都去过,而且从自然的黄山到人文的黄山,脑子里已经滚瓜烂熟了。我不再需要去写生,当然我会翻一翻曾经画过的速写,也会上网看部分照片进行一些回顾,但基本上是可以信手拈来。
当我画到最后一张的时候,曾经心里很复杂,不是说到了这个时候江郎才尽不知道画什么了?而是感到有太多的想表达的愿望不知以哪张来结束?最后围绕这六米高的纸来回地转,整个下午几个小时没有下笔。也就在这会儿,我突然感觉到自己体能的极限被打破了,腰酸背痛的事也没有了……因为老蹲着,在画前三、四张的时候曾经浑身酸痛,为此还接受过几次按摩调理。然而到了第十四、五张的时候,生理上的反应都没有了,感到很舒服,不再感到腰酸背痛,甚至觉得再来十六张才痛快!这时候,黄山的多彩性和脑中储存的丰富性源源不断地涌来灵感,两个源泉更像闸门泄开一样,让我感到没有不能画的东西,我可以随意挥毫。这时候对大尺寸的拿捏更加有经验,我可以用经验来跨越视野的错位、高度的不够和透视的差距。因为所有的画我都不打底稿一挥而就,我希望把气吞山河、一气呵成的气概贯注在整个画面里边。
还好,靠长期绘画积累的经验,我有能力去营造一个空间,虽然它可能带有尝试性甚至铤而走险的感觉。因为尺寸超大以后,好多东西都要突破。有人对我的大量留白赞赏不已,这个留白虽然看起来大胆,但却是经验赋予我的。留白不是一般意义的空白,而是表现云海、空灵境界之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画面虚实关系的把握难度相当大。我特别希望热情的观众一定要走到画底下去看,——这是我非常大的一个愿望。如梦如幻的屏风展示效果,在仰视中去浏览多变的黄山,走着走着十几个景都在其中幻化,这些都是我精心安排和筛选出来的。
我知道黄山的景致特别多,在16画面中您如何筛选的?
杨彦:我选择了迎客松和送客松,寄希望成为贯穿16个屏风的完整设计——从“迎”到“送”完毕。里边贯穿有四季,还有瀑布奇观,尤以百丈泉和人字瀑最重要;再有四大奇石和光明顶的云海。具体有猴子观海、飞来峰、飞来石、仙桃峰,还有仙人指路等几个仙境。我着意想把几个“仙”带出来加以突出。著名的杜鹃花也是黄山重要的一景,在仙桃峰的沿途盛开着杜鹃,还有登天的百步云梯,顺阶梯一直走到云里去,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尺幅大,它会带来一种震撼的感觉,这在以往描绘黄山的作品里是不会有的。
您之前有过百张关于黄山的画,都是小尺幅的。您觉得小尺幅和大尺幅表现黄山之不同体现在哪儿?
杨彦:虽然尺幅小,但我以百张描绘似乎尽兴一点,因各种东西都得以充分表现,黄山的丰富性可以通过“多”得以体现。当我用“大”来表现黄山时用“身临其境”这四个字最恰当。它给你一种包围感,似乎人可以走进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通过尺幅来营造宏大气氛,所以我反复强调观赏这样的画一定要到现场!我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一直萦绕一个想法:裱起来后什么样?挂起来又什么样?我对每一张构图都有这样一个预见:事先要做这样一个判断——当欣赏者走到这张画下的时候会怎么样?它显然不像手卷那样一点点地引人入胜、情随景迁,而是直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我这次画的黄山除了高以外,还展现山的雄险,还想通过16屏的逐级递进,给人一个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的感觉。所以在最后一张选择了《佛光》,试图创造一种升华——让真实的景致慢慢进入到禅佛的境界,让人联想许多东西。《佛光》折射每个人自己,唤起对心灵的关照。
黄山题材——能够唤起人们对美的渴望
杨彦向记者透露,目前正在与一个机构进行对接,打算拍一个有关黄山的纪录片。拟定于明年在黄山顶上搭建一个工作台,他在上面创作,同时动用航拍,将黄山的景色以及自己创作黄山的过程做现场纪实——展现一个中国画家画黄山的事件。他认为以这样的方式立体的呈现黄山,同时体现中国写意画在记录中国山水的全过程:完全埋首在大自然里头,而不是在工作室,通过影视的方式来传递现场信息,肯定会有很好的视觉效果!杨彦相信,通过这种方式表现自己对黄山的理解,对泼墨画的理解,以及自己多年来对艺术的追求都有一个很好的诠释。他觉得从旅游的角度评说黄山之美很有局限,把古人的诗拿来吟唱一遍也意犹未尽。他希望通过这次在黄山顶端一个挥毫举动,来讴歌自己心中的黄山。“也许我不一定是写实,不一定针对一块石头写生……我是接黄山整体的气,把自己曾经有过所有的感悟都幻化进黄山的真景里来,进行一个艺术的呈现!回来再制作成MTV或者是制作成一部电影,让完美的镜头配上美妙的音乐,岂不美哉!”
谈到黄山题材,杨彦总是意犹未尽、情有独钟。他认为无论是过去画过百张小幅作品,还是这次创作鸿篇巨制,都是希望通过这个题材唤起人们对美的渴望,对大自然的爱慕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他相信,当人们更多地感受黄山,就是接触美,就能有效地抵消一些负面的东西。因为人生活在大千世界里,总免不了有负面的东西,有欺骗、讹诈、埋怨、甚至仇恨,这些人性不良的方面,仅仅依靠法律是遏制不了的。其实通过艺术的熏染、和谐与美的呼唤,可以起到感化和宣扬正能量的作用。绘画艺术始终都是表现美、传达正面信息。哪怕是表现秋天的落叶或者残荷败枝,我都会用漂亮的朱砂去讴歌生命的生生不息。我表现的残荷,并没有那种凄败和寒冷的感觉,相反还是那么绚丽,整个荷叶在颤抖地奏响生命的律动,一股盎然向上的感觉!当然,有些荷叶已经折断,投下一个孤单的影子,凄苦阴柔之美却油然而生,它一样也很美!这需要艺术家无时无刻地去创造正面的情感并把美好的一面传达出来。
杨彦说:“我今年也快六十了,从绘画角度来看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年龄段:技艺、经验、情感等都有了很多积累。这些有益的积累,加之体力尚可,应该是出最好作品的时候。他认为这次能够用大尺幅表现黄山题材,显然是各项积累都达火候并且在体能上也经历一次挑战。”他坦言,将来可能还会不断有更精彩的小尺幅作品奉献,但像《黄山赋》这样巨制作品应该不会太多。“可能上个世纪的老画家穷其一生,这样的大画也没能完成一张。而我现在已经几十张了!技艺、经验的积蓄以及体能的准备,让我能够拼一下。虽然我在创作中途曾有过体力不济,也影响到心理上的小变化,甚至想到能否如期完成?但累到了极限以后兴奋主导了一切。我画得高兴,苦和累都甩到了一边,就连旁边帮我倒茶递水的人都已经熬不住了……超极限、大透支也没有难倒我,我一直用潜意识支撑自己,让我的心也融进创作中。在画《佛光》的时候,我的确有一种升腾的感觉,身体突然被添加了能量似的有如神助!……很庆幸这次任务终于完成了!在我之前基本上没有人画黄山佛光。这个佛光对我来说技术上也存在难度。我试图把佛光搁进去,并且把它作为整个画作的完美的句号。也许是灵感来了,真的是佛给了我力量和启示!我心里很快慰是因为我战胜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