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既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是文艺作品不可或缺的表现内容。滋生于中国文化土壤的独特绘画艺术——农民画,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将过年的场景呈现于画面,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过年是个欢聚的节日。亲友相聚,杯光觚影,丰盛的节日食品不可缺少。传统社会中这些食品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制作的(现在很多农村仍是如此)。《年边》是云南腾冲农民画家余全发的作品,描绘了祖国边陲地区少数民族民众准备年货的场景。画面上,身着各色鲜艳民族服装的男女,做糍粑、杀年猪、磨豆腐,小孩在旁或参与或观看,其乐融融。
春节是个欢乐的节日。“闹”是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如舞龙、舞狮、社火表演等。《贺新年》是上海金山老画家陈芙蓉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她完全不识字,但擅长刺绣,用刺绣的手法将江南农村春节期间的热闹场景淋漓尽致地呈现在画面上。画面上有40多个人物,身着鲜艳的服装,有的手提花灯,有的敲锣打鼓,有的抱着孩子,有的牵着老人,个个笑容满面,汇聚在村子的中央空地上互贺新年。金山姚喜平的《看灯》则以一种静态展示乡村元宵节的“闹”:明月高悬,星星闪烁,在房屋、绿树环绕的村子中央,一群孩童手持各种花灯——兔子灯、鲤鱼灯、蜻蜓灯、金鱼灯、蝴蝶灯、花篮灯……尽情玩耍,大人们站在旁边观看、欣赏,呈现一派祥和欢乐的气氛。
农民画的创作手法独特,往往颠覆专业绘画的技法,不是凭直接写生来作画,而是依据自己对各个物体特征的观察理解,依据物体之间相互关系所得到的整体印象来作画。这类画作打破物理上的空间概念、现实生活中人眼的视觉局限,一个画面中可以平视、俯视、仰视综合运用,可以突破自然物体的比例,呈现为一种全景式的画面、一种“事实的真实”。如山东日照画家吕相林的《福到》中,为了呈现爷孙俩的脸部表情,头部可以后仰60度以上。这种构图和表现手法可以更好地把“全景”完整地表现出来,实现单一视角、单一空间难以达到的效果。
农民画的色彩鲜艳,常常打破自然物体原色的局限,讲求配色的主观情感性,作者感觉什么好看就用什么颜色,配色服从于表现情感的需要。春节是喜庆的,所以暖色成为主基调。《做团子》中,地面、锅盖是大红的,凳子、椅子、蒸笼是黄色的,这些违反生活常理的色彩,视觉效果并不突兀,反而烘托出喜庆的“年味”。
(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