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宁夏唯一的八分书碑刻赏析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宁夏唯一的八分书碑刻赏析

宁夏唯一的八分书碑刻赏析

作者:佚名      中国书画编辑:admin     

  马建军

  宁夏固原博物馆石刻馆内陈列着一组四块青石质石碑,名曰“三关口筑路碑”,为国家一级文物。碑身高127厘米、宽304厘米、厚10厘米,整体颇有气势。碑的正面刻字,前三块每块竖刻五行文字,第四块三行,全文完结后落空,落空处刻有后补写的“跋后”。碑文由吴大澂撰写,内容主要颂扬泾、庆、平、固观察使魏光焘率领将士修筑三关口道路的功绩,书体为“八分书”,是反映吴氏书法艺术难得的实物资料,也是宁夏唯一的“八分书”碑刻。碑文如下:

  第一块(图1):三关口为古金佛峡,山石荦确,杂以潢流,夏潦冬雪,行者苦之。坡南旧通小道,西出瓦亭驿,乱石歮路,车骑弗前。庆、泾、平、固观察使邵阳魏公)

图1图1

  第二块(图2):始以光绪元年二月开通此路,为道廿余里。凿隘就广,改高即平。部下总兵官萧玉元,副将魏发沅、杨玉兴,参将邹冠群、彭桂馥、

图2图2

  第三块(图3):岳正南、罗吉亮、徐有礼等分督兴作。凡用功八千余人,役勇丁四万余工,炭铁畚锸,器用功费,縻白金千两有奇。是年五月讫功。行人蒙

图3图3

  第四块(图4):福,去就安稳。督学使者吴县昊大澂采风过此,美公仁惠。勒石纪事,以示来者。大清光绪元年三月毂旦立

图4图4

  “八分书”的由来。在汉以前只有隶书,没有八分,“八分”最早见于蔡文姬《石宝书势》:“割程隶八分取二分,去李篆二分取八分,是为八分书。”程隶即程邈所作之隶书,李篆即李斯所作小篆。“八分书”也就是隶字二分、小篆八分的隶篆结合形成的书体。也有认为,八分书是隶书的一种,字体似隶而体势多波磔,向左右分开,“渐若八字分散”,把带有明显波磔特征的隶书称为“八分书”。这种书体产生后,盛行于东汉,留下了诸多实物名碑,如,现存东汉摩崖刻石中最早的《开通褒斜道刻石》(永平六年,即63年),是备有篆字笔法的隶书,无波磔,字形大小错落有致,别具天趣,古意盎然。清杨守敬评其:“按其字体,长短广狭,参差不齐,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摩拟,此之谓神品。”与同处褒城稍后的《石门颂》、《杨淮表记》刻石用笔相似。还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汉溧阳长潘干校官碑》《汉合阳令曹全碑》《汉张迁碑》等等,风韵艺雅,字字华采,古朴、浑厚、奇逸,境界高邈,叹为观止。唐宋时期,虽然楷书一统天下,但唐代秘书省下设有校书郎,负责正校典籍,刊正文字,一曰古文,废而不用;二曰大篆,惟于《石经》载之;三曰小篆,谓印玺、幡旐、碑碣所用;四曰八分,谓《石经》、碑碣所用;五曰隶书,谓典籍、表奏及公私文疏所用。皆辨其纰缪,以正四库之图史焉。宋代洪适《隶释》谓《何君阁道碑》《会稽东郡路君阙铭》《王稚子阙》字法方劲,兼用篆体,发笔皆长,均为八分书。元代的金石学家吾丘衍在《字源七辨》中说:“蔡邕《石经》及汉人诸碑上字,皆有挑法,与秦隶同名,其实则异,又谓之八分。”今人周汝昌先生讲:“‘八分’是汉隶晚期的加以新改进、演变的一种书体,再历三国、魏、晋、到东晋王羲之又‘始变古法’确立真书之体,大致脉络可窥。”

  “八分书”的特征。在笔画上,抑制直画而放纵波画之势,向左右发笔,横、撇、捺三种笔画达到三分之一后顿笔,愈顿笔愈肥,横与捺改用提笔向上略挑,竖画和撇走笔略提,笔画形态方笔渐多,长画末端多用挑法,形成上仰的撇脚式尾巴,横捺呈微波起伏之势。综合形成了独特的八分笔法。在形体结构上,简洁凝练,多呈扁平状,蚕头燕尾,波磔明显。在运笔上,用肘书写,“平画斜结”,增强了艺术性,改变了篆体笔画向一个中心点“抱拱”的布局,而向四面八方分布与铺展,不再是万画同一匀停的单线法,出现了轻重、放敛、转侧、起落、顿挫,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性,是对隶书的艺术加工和美化,“隶书既成,渐加波磔,以增华饰,则为八分”。“八分书”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曰“八分一字直千金,蛟龙盘挈肉屈强。”略见一斑。

  碑文作者吴大澂(1835—1902年),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人。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文字学家、书法家。清同治六年(1867年)考中进士。当时授命编修《穆宗大婚典礼隆缛疏》,请求裁减繁费,名震朝右。后出为陕甘学政,正逢陕西一带发生饥荒,他奉命办理赈务,亲临灾区,了解灾情,解决人民的实际困难。深得民心,也得到了朝廷许多官员的称赞。光绪六年(1880年),朝廷授他三品衔随吉林将军铭安办理边防事宜。他亲自勘查地界,对吉林东部国土被俄占领,并暗中偷移界碑、明里公然侵占、设兵设卡等事宜,向俄方提出了抗议。光绪十一年(1885年),朝廷明旨时任都御史钦差会办北洋军务大臣的他再次赴吉林,会同珲春副都统、边务邦办依克唐阿与沙俄再次会勘东部边界。次年,与俄方勘界代表、滨海省省长兼司令巴拉诺夫在俄境内岩柯河举行了勘分边界会谈,他据理力争,揭穿了沙俄的诡计,收回了被俄占领的珲春黑顶子百余里的土地,并争得了中国船只在图们江口的航行权,为捍卫祖国的领土不受外国侵占作出了贡献。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一战即溃,致使日军气焰嚣涨,侵入我国东北,逼近山海关,清政府大惊。他时任湖南巡抚,挺身而出,“请率湘军赴前敌忧”,表现出了爱国情怀。次年,朝廷命他作为湘系军队副帅出关抗日,由于将令不一与军队腐败,全军溃退。他惭愧无比,“愤湘军尽覆,拔剑欲自裁”。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朝廷“降旨革职,永不叙用”,结束了政治生涯。

  吴大澂在学术与书法上,造诣颇深,善鉴别,喜收藏,精于金石学和古文字考释,工篆刻、书画。曾搜集钟鼎、玺印、陶器、货币上的文字,撰写了《说文古籀补》,是一本根据金石资料写成的重要的古文字著作,为后来的古文字学奠定了基础。又集录所藏各家彝器铭史拓本为《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为兴起于宋代的金石学研究、发展作出了贡献。另撰有《古玉图考》《权衡度量考》《愙斋诗文集》等著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晚年生活艰苦,贫病交加,经常“售书画古铜器以自给”。在书法上,他能书善画,擅长篆书,中年后参以古籀文,并喜用籀体作书,开创书法史上的先例。他的篆书吸收钟鼎铭刻精意,是直接学习古器书法的第一人。但是他的书法作品在全国留传下来的寥寥无几,在勘查东北边界时,篆“龙虎”二字,为“龙虎”碑,立于国界边境。现藏故宫博物院的《篆书诗轴》为其篆书代表作,现存宁夏的“三关口筑路碑”是其唯一存世的“八分书”,弥足珍贵。

  筑路碑的书法艺术。该碑是吴大澂就任陕甘学政期间,路过而写,是反映他书法艺术成就不可多得的实物见证,具有显着的书法艺术特点。一是体现了清代对“八分书”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清代乾嘉时期,由于种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致使金石学、训诂学、碑学兴起,八分书进入了书法家的视野,出现了研究、临摹八分书的学者,并留下了八分书的艺术成果,吴大澂便是之一。在书写该碑时,根据自己的意趣,极尽变化之能事,远宗汉隶,但并不一味摹拟汉隶,变化汉隶,改变汉隶,或取篆籀笔势,或运用行草笔意,或掺以籀篆,真可谓神奇变幻,不可方物,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把篆书笔势有机地揉合于隶书之中,笔体处处带有篆书意韵,遒劲有力,美观大方。恰如明清之际的书法家傅山所言:“分书乃变古隶而为之者,以楷法而用篆笔,笔锋中出,藏锋敛锷,惟用波撇以伸之。诀曰:方劲古折,斩钉截铁。笔画俯仰起伏,参以篆意,始有生动之趣。”可谓表现出了他在书法、文字方面深厚、扎实、凝重的基本功。二是整体结构排列打破了明清以来隶书的排列风格。明清以来隶书作品,字体扁方匀整,波碟划一,竖有列、横成行,列间挤、行间宽,规格整齐划一。而该碑没有受其束缚,在排列结构上,每块石碑竖排五行文字,满行为11字,有些行只有9字或10字,每个字体大小、长短、扁方均不统一,左右对称错落参差,洒脱大度,潇洒自如,自然天成,与传统风格迥然不同。正如“所谓篆隶八分,不但形相,全在运笔转折活泼处论之。俗字全用人力摆列,而天机自然之妙竟以安顿失之。”三是书法奇劲,结体宽博、横平竖直,波磔不显,中锋用笔,以篆作隶,变圆为方,削繁就简。四是落款颇具自己的风格,吴大澂主要写篆书,但经常用隶书作款,方正平实。该碑落款的11字,在第四块的近边处,笔无篆味,波磔有形,体势匀整、均等,集中体现出了清人隶书的模式与风格。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