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功
今年80岁高龄的白雪石先生,已经创作了两千余幅国圆作品。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重要场所,都可以看到白飘尝黑兰篙襟芸笛茹慧瓣禁禚嚣黄山,都给人一种江南山水特有的湿润感,犹衣Ⅱ一自自’叽夫刚刊旧沌罢含粲篡淼先生书写的匾额一锕搽这
在白老画室里,挂着董寿平先生书写的匾额——“何须斋”,这个斋名从何而来?白老说:“知足者常乐,我的画室兼会客虽小,但俗话说‘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因此取名何须斋。”竺确,环顾这仅14平方米的画室,给人突出的印象是个“雅”字。墙上挂着清末书画家吴昌硕的篆字对联:“横矢射虎出有中,大网载鱼硕而鲜。”红木案几和百宝格一尘不染,其间有各种形状奇特的石头,还有用铜、玉石、象牙等材料制作的各种佛像,或闭目含笑,主怒目金刚,或坐或站,神态各异。白老笑笑说:“我并不信教,但我喜欢佛雕艺术。”一幅字,几块石,几尊佛,小窗前意趣足。禅家常求心性的宁静、闲适。身居闹市的画家,朝夕与奇石、佛像相伴,或许创作时更容易进入阒然尘外,心无旁鹜的境界吧!
白先生原名白增锐,1915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平民的家庭自幼酷爱丹青,中学时曾受教于花鸟画家赵梦朱,18岁那年即参加“湖社画会”。1935年,他拜梁树年先生为师,1942年参加北京画学研究会”。在此期间,他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左与友人联合举办画展。50年代加入“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并在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60年代,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此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
中国唐代的山水画已经有了用青绿着色、填缀等表现手法,较之一味用水墨渲染,风格更加丰富多样。但近代不少画家却尽量避开用粉质色彩来画山水,以免显得匠气、俗气。白雪石早年即临摹范宽、米芾、李唐等大家的作品,又得名师亲授,在深厚的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山水画的用色上创造出自己的新技法。他巧妙地用翠绿、石绿等颜色,画出了山水的明丽、淡雅,做到了雅俗共赏而不媚俗,这是十分难得的。桂林漓江山水是白先生的创作题材之一,无论是几米长的巨幅或一二尺的小品,空间感和透视感极强,其主要特色是“清幽”二字,在当今画坛可谓独树一帜。
赵孟頫曾云:“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白雪石先生亦以自然为师,足迹启蒙及桂林;、黄山、庐山、井冈山等地每次远游,总要带回一叠叠写生稿。19845,白先生年近七旬还带领学生到北京远郊写生,并将房山县十渡作为自己的生活基地。他说:‘‘每次出动走一走,总有一种新鲜感和创作的冲动,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去过四川。”
白先生是传统艺术的过来人,重视笔情墨趣自不待言,但他并不守旧而囿于传统。他的画,给人感觉是新,是现代的。他说,讲究笔墨是中国画的特点。灵魂,亦即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通过画家的主观精神在艺术上的能动作用,以情驱笔,创造出内涵丰富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然而,表现方法、绘画语言不能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他随手拿出一本青年山水画家的画册给我看,说:‘‘我很喜欢这些抒情小品。现在不少年轻人很有闯劲和创造性,有的山水画形象含蓄、神秘;有的夸张、变形,但同时亦讲究笔墨情趣,这就很好。我自己也正在摸索之中,试着用工笔写意参半的方法来画山水,总之要不断有新的面貌,给人以新鲜感,而不能老是重复自己。”
让我们为这位壮心不已的老画家祝福,愿他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山水画作品!
《—光明日报》199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