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明末画梅名家陈继儒书画册赏析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明末画梅名家陈继儒书画册赏析

明末画梅名家陈继儒书画册赏析

作者:佚名      中国书画编辑:admin     

  作者:彭建  李笙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是元代著名画家王冕的一首咏梅诗,道出了北宋王安石笔下《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那种超凡脱俗的魅力风采。梅花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又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开于岁末早春严寒之时,花色绚烂,以其所具有的坚强忠贞、气韵高洁的品性而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爱,或为之吟诗作赋,或绘之丹青,如北宋爱梅成痴的林逋,在草庐前遍植梅树,终年与梅、鹤相伴,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在我国绘画史上,历代画梅名家层出不穷,如被称为“墨梅始祖”的北宋衡州画僧释仲仁,号称“梅花屋主”的元代画家王元章,还有南宋的扬无咎、元代的王冕,清代“扬州八怪”中的罗聘、金农、李方膺、汪士慎等,都是画梅的一时名家,留下不少以梅花为主题的传世作品。明代画梅高手亦层出不穷,如刘世儒、陈宪章、王谦等,被誉为明晚期吴门画派中坚人物的陈继儒,亦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位代表性画家。

  陈继儒(1558—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麇公、雪堂等,别号空青子、白石山樵,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自幼聪颖过人,才情四溢。通经史诸子百家之说,古文、诗词兼工,精于鉴别书画。,与同时期的书画大家董其昌既为同乡,又在画法和理论上与董志趣相投,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晚年筑室于畲山,朝廷屡征不仕,有“山中宰相”之名。陈诗文书画兼工,山水师法宋元,笔墨简朴清逸,多水墨云山,追求生拙空远的情趣。翰墨丹青之外,尤致力于书画理论著述,有《明书画史》、《书画金汤》、《眉公秘笈》、《陈眉公全集》等行世。他最擅长的是画梅花,一生画梅无数,千姿百态,多册页小幅,并配有多首题画诗,图诗并茂,相得益彰。《图绘宝鉴·续纂·卷一》中对之评价:“善写水墨梅花,即其制创,无不堪垂后世也。”传世的多件梅花作品收藏于故宫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武汉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陈继儒的《梅花图(八开)》书画册,就是陈氏诗画结合、情趣横生的一件代表作品。此册已著录于文物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八卷。

  此《梅花图》册共计八开,纸本设色。每开纵60厘米,横40厘米。其中梅花图每幅纵30厘米,横20厘米;题诗页每页纵30厘米,横20厘米。每开以一画一跋分列左右,左侧为画,或纸本水墨,或纸本设色;左侧以草书题诗,均书于金笺纸上。作者撷取了梅的八种不同姿态,分别描绘成八幅梅花小像,书有八首题画诗,诗意画情相向而对,相映生辉,雅然成趣。

图一图一

  第一开绘一幅墨梅图(图一),只见一株苍劲的老梅从画右角处斜生而出,老干一长一短,顶端仿佛被霜风截去,分出两股枝桠,枝干遒曲铁骨,呈反“S”形弯曲回环地向上延伸,展现出老梅不屈的精神。老干上又长出新枝,朵朵梅花俏立枝头,竞相绽放,令人感受到一股正在怒发的生命和力量。树干分出的枝桠似乎不甘示弱,紧挨主干向上生长,数朵梅花傲立枝头,与高处的梅花遥遥相对,似乎在媲美争芳。作者以水墨画梅,干勒湿晕,墨色淡多浓少,深浅自然,老干新枝,苍古润厚。枝头梅花,浑然天成,充满写意神韵。与画相对,作者以草书题有一首七绝题画诗:“山复山兮梅复梅,每逢花处便衔杯。即教风雨应无恨,一日看花一百回。”落款:“陈继儒。”用笔洒脱不羁,结字饱满丰润,一气呵成,宛若龙蛇奔腾,有苏、米书法笔意。诗意契合图画,“梅复梅”三字,更是诠释了一树两枝梅花争艳的画意,表达了作者“一日看花一百回”也不厌倦的怡然心境。跋后钤有白文篆书“眉公”、“陈继儒印”二方印。这也是此八开册上唯一钤盖的印鉴,字体圆劲秀逸,文雅疏宕。

图二图二

  第二开(图二)绘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梅花图。此图一改第一开中梅树自下而上的自然生长规律,而是独出心裁,在画之左上方绘一蜿蜒下垂的梅枝,其下侧绘以一株矮矮的、向上的新梅,两株梅树上下相视,花朵对开,似有尽发芳华、不让对方独美之意。枝干劲键挺拔,铁骨铮铮,用笔简率谨饬而不失法度。光秃秃的枝条上,新蕾点点,一朵朵大大小小的白梅傲立枝头,有的含苞待放,娇羞可人;有的迎风怒放,风华正茂。梅枝旁有柳丝垂下,柳叶青绿,生机盎然,暗喻着季节已越过寒冬步入早春时光。长长的柳丝婀娜轻拂,与梅树一静一动,让人感受到凛冽的寒风中,已弥漫出一缕春天的气息。观画可见,作者对梅及其周边环境的观察细致入微,以新生之柳,来映衬梅之“宁耐岁寒,不以盛衰改”的精神秉性。与画相对的金笺上书有草书七绝一首:“种梅三万六千顷,月泼花光香更发。自古英雄多负心,也应难负梅花月。”诗句清新雅致,渗透出一种豪迈之气。句句语意含蓄,与画意息息相关,耐人寻味,表达了作者隐居山野、种梅自娱的淡泊心态。

图三图三

  第三开(图三)绘的是红梅水仙图。画面上不见梅树根部,只是截取了梅树的两枝,辅以一丛青绿的水仙,和数朵绚烂的水仙花。只见梅树分开为大小两根枝桠,呈左右相对向上生长,左边的为梅树的分枝,只有右边主干的三分之一左右,枝条虽然远没有主干粗壮,但亦有数朵红梅吐蕾绽发,展示出分外妖娆。主干部分弯曲着伸向画面顶端,中间又分出数根小枝,花团锦簇,就像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风姿绰约。一丛水仙簇拥着梅树,在风中轻摇腰肢,显出万般风情。数朵洁白如棉的水仙花,尽管在寒风的摧残下枝叶泛黄,茎干弯折,但花瓣上仿佛还有来不及融化的积雪,散发出一缕诗意的清香。画左金笺上书有草书七绝一首:“少年雪里能调马,蹀躞寺门路上沙。只有老夫无气力,小舟随路看梅花。”诗意与画意紧密相连,将人生行将年迈垂暮但依然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心态袒露无疑。北宋苏轼词曰:“老夫聊发少年狂”,陈继儒与东坡居士晚年心境若合符节。此画想象丰富,对比鲜明,以怒放的红梅暗指诗中的“少年”,朝气蓬勃;水仙素有“长寿花”之称,诗中陈继儒以“老夫”自比,暗喻弯折的兰花,虽然不耐凛冽的严寒,但依然充满顽强的活力。虽然画上没有落款绘制时间,但通过诗意以及老辣稳健的画风推断,此册当为陈继儒晚年作品。

图四图四

  第四开(图四)绘的是一幅墨梅竹叶图。画面布局较满,留白极少,但繁而不乱。作者别出心裁,从画面中部靠近左侧的地方开始布景,绘一株苍劲老梅,树干撑破画面顶部。然后从顶部垂下一段梅枝,枝尖夸张地垂临画底。枝上梅花朵朵,傲霜斗雪,尽管没有五彩斑斓的色彩,但已是暗香浮动,有如元代画家王冕《墨梅》所吟哦的那样:“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之高风亮节的精神写照已是一览无余。梅干之下,一枝嫩竹从画面左侧斜斜伸出,枝节细而劲键,竹叶宽大饱满,形状似箭,与竹枝的纤细形成鲜明的反差。此图构图简练而丰满,几乎没留下多少空间,而临空垂下的梅枝,不知是否为别的梅树上的枝条,使人浮想联翩。梅树的干、枝、花都以淡墨勾勒,竹叶施以浓墨,墨色丰富,层次分明,一虚一实,浓淡对比十分强烈,令画面产生了浓郁的艺术效果。画左金笺上题有草书七绝一首:“远见松边雀款扉,到来衔住薜萝衣。鹤声未了琴声发,催得梅花冻欲飞。”初看其诗,有些语句似乎并不与画意相连,如松树和鸟雀,在画面上并未出现,倒是多了一竿新竹。松、竹、梅为“岁寒三友”,画面上有了竹、梅,作者让所缺的松树在诗句中出现,构成诗与画的水乳交融,可见作者独具的匠心,以及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图五图五

  第五开(图五)绘的是一幅设色竹梅图。改图以梅为主题,辅以数竿新篁。只见一株老梅从画面右下角斜伸而出,主干粗壮遒曲,老梅新枝上,朵朵白梅竞相开放。也许是不许此梅独领风骚,画面左侧及其后侧各有一株相邻的梅树,也伸过斜斜梅枝,绽放红梅朵朵,与老梅上的梅花重叠相依,梅花龙影,红白缤纷,仿佛群芳毕至,争奇斗妍。老梅树下,数竿新篁破土而出,枝叶青翠欲滴,迎风婆娑。作者以粗笔绘梅树树干,潇洒流畅而不失法度;以细笔勾勒梅枝,点染梅花,工笔致密,连花蕾上的芯须都纤毫毕现,于大气中见严谨,收放自如,气格高雅,自然和谐,于浑厚中凸显朴茂真率。老梅与新篁,辅以竹叶,一老一新,既有生命的新生,又有沧桑的劲美,显示出竹秀虚怀节、梅红迎春早的清新气象。画左金笺上题有草书七绝一首:“先生杖履故闲闲,每到花时懒出山。纵使出山常送客,不离香雪几回湾。”书法端凝紧炼,灵动隽永,充满盎然意趣。诗句充满山林野逸之乐,将一位山野隐士因爱梅而懒得出山的闲适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

图六图六

  第六开(图六)绘的是一幅设色茶梅图。此画构图较为简练,只见茶树、梅树各一株。画面上的梅树弯曲回环得十分夸张,根部与茶树毗邻,二者的根系紧密相连,宛若一对情趣相投的孪生兄弟。梅树的主干与枝干均以双钩法勾勒而成,由于运用了点皴技法,使得曲弯的地方显得梭角分明。清劲的细枝上,朵朵梅花疏落有致,或花朵紧裹,含苞待放;或嫩梅初发,含羞带娇;或尽情舒展,芳华绝代。花色白中泛绿,格调高雅。一株矮矮的茶树紧挨梅树生长,枝干同样以双钩法绘就,繁茂的枝叶间,捧出三朵美丽的茶花。一朵在画面下方的红茶花与白梅花紧挨在一起,各展芳菲;高处的两朵茶花一大一小,比例反差极大,而且以一片绿叶遮住小茶花的大部分芳容,使之呈现出一种“怀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神态,更衬托出茶枝尖处的茶花的雍容华贵。画面动感十足,虽不见寒风之形,但通过片片落英,带给人们霜风刺骨寒意生的联想。梅树与茶树,高低辉映,真是低处茶树高处梅,繁花似锦灿若霞,茶香中渗透着梅花馥郁的芬芳。画左金笺上题有草书七绝一首:“东西崦曲有人家,种剩梅花复种茶。茶坞落英堆满寸,怪来茶味是梅花。”诗意紧扣画面主题,通过诗句来展示画上隐去的村舍人家,诗画相接,好一幅乡村人家植梅种茶的写生图跃然纸上,充满了浓郁的乡村生活情趣。

图七图七

  第七开(图七)绘的亦是一幅墨梅图。构图简单巧妙,以中上部为展示空间,下部留白,与前几幅大为不同,显得有些平中见奇。只见画面右上角的梅树分别向左伸展,其中一枝向下盘曲,到了中部又回环而上,与另一根枝干遥遥相对。另一枝梅则挺然傲立,上部遒曲的枝干有些夸张变形,更显梅树千奇百状的自然形态,将梅树的劲节灵气、凌寒傲骨的品性表现得生动传神。枝干看似涉笔草草,随手挥就,勾花亦看似简率,实则暗藏章法,韵致横生,潇洒流畅。两竿梅树一近一远,其明暗向背的处理,虚实相间的墨色,枯湿并用的效果,使画面显得秀润生动,意态萧散。对陈继儒墨色的运用,挚友董其昌推崇备至,在其《容台集》写到:“眉公(陈继儒)胸中素具一丘壑,虽草草泼墨,而一种苍老之气岂落吴下画师恬俗魔境。”画左金笺上题有草书七绝一首:“浮浮花发枝头艳,忽忽香催水面来。莫怨梅花尽情落,几人看到十分开。”诗句语带双关,充满禅理,以梅花的开谢盛衰,来比喻人生的荣华与衰败,读来发人深思,从中可以找到几许领悟。

图八图八

  第八开(图八)绘的是一幅湖畔墨梅图。此图下实上虚,构图巧妙。其墨色趋于浅淡,清气满纸。画面上,一株粗壮的老梅从岸边伸向湖中,一根梅枝从主干上长出,亭亭玉立,像一个窈窕娇柔的美人。梅树上下,十余朵腊梅点缀其间,冷艳娇媚。一丛翠竹长在梅树边,阔大茂密的竹叶簇拥着老梅。湖面微波荡漾,倒映出梅树、梅花以及竹叶的婆娑倩影,给人以清寂静美之感。画左金笺上题有草书七绝一首:“小阁开帘面面湖,湖光不动水微波。桥西十里梅花路,好趁新晴放白骡。”诗句活泼生动,其中的小阁、石桥、白骡在画幅上均不见踪影,却由诗句点出,恍若背景,毫不影响诗句对画意的阐释。吟咏此诗,细细品画,不难发现这幅构图疏朗、幽清冷艳的湖畔梅花图景,就像一帧黑白照片,已被定格在小阁中那双凭窗想象的视线里,从而探寻到小阁主人面对眼前这片湖畔梅花美景,心里正计划踏着“十里梅花路”,“好趁新晴放白骡”的一种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之情。明代文人画家多崇尚山野林泉的隐逸生活,追求一种人格的恬淡与宁静,这种思想被体现在他们的绘画构思上,就有了许多充满野逸情趣的作品。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身。”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陈继儒饱读诗书,志存高远。但生活的嘉靖、万历时期,正是明代官僚党派集团之间斗争最为激烈、尖锐、复杂的年代。时皇帝久居深宫,朝纲松弛,边事不宁,内乱滋生。奸宦阉党当权,迫害忠良。许多正派的有识之士,或被冤杀,或被谪迁,或闲居遁世,明柞大厦岌岌可危。或许是害怕党争纷纭,避免卷入政治漩涡,未足而立之年的陈继儒即选择了抛弃功名,“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昆山之阳,构庙祀二陆,草堂数椽,焚香晏坐,意豁如也”。壮年之后,他更是绝意科举,对朝廷的征召屡屡以疾相辞,选择了潜心研究学问的生活。他在编书著述、写诗绘画中,坚持操守,砥砺名节,亦塑造了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诚如明朝末年书画家黄道周给崇祯皇帝上疏中所言:“志向高雅,博学多通,不如继儒。”隐居生活中的陈继儒崇尚松、竹、梅的品行,在家乡的东佘山购地建房,广植松、杉,移植上百株古梅,与梅相伴,过着“一日看花一百回”的平淡而又闲适的生活。他一生写下以梅花为主题的诗作多首,尤其是以梅为素材的题画诗,无不风格俊朗,隽拔清爽,书风潇洒,寄托了一位文人画家“自古英雄多负心,也应难负梅花月”的独特情怀。他笔下的梅花多姿多彩,富有生气,与他平日的爱梅之情感、观梅之细致、品梅之入味是分不开的。

  在中国画的发展进程中,这种诗书画的呼应、形与意结合、以诗诠释绘画的意境,可以说是一个颇具特色的亮点。明中期以来,文人画创作蔚为大观,诗、书、画、印的有机融合,使中国古代绘画更富有传统文化气息。陈继儒诗、书、画俱佳,以诗作为题跋,不仅更能彰显画意的内涵,让读者更直观地欣赏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涵义,更赋予了作品无限的艺术张力。历代文人画家层出不穷,是画家亦是诗人,他们将自己的文学内涵和书画艺术有机结合起来,使作品洋溢出无限的生机。欣赏陈继儒的这件《梅花图(八开)》书画册,画因诗而生动,诗因画而清雅,作者借梅抒情,感物喻志,寄托了明末文人画家的坚贞节操和高远情怀。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