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阿联酋参加艺术交流活动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为中国画艺术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美术界需要发扬传承与创新精神,带着对中国主流文化的自信加强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在世界艺术之林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作为全国政协书画室组织的中国艺术家赴阿联酋艺术考察团名誉团长,刘大为带领近10位著名书画家于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迪拜、沙迦等多地采风写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并与当地艺术家和文化官员深入交流探讨。
让中国主流艺术走出国门是艺术家的责任
刘大为说,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典型代表,历史源远流长,在时代变迁中传承融汇创新,成为中华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些年在与外国同行的交流中,他深切地感受到,外界对中国美术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甚至还存在西方文化优越感。如何让外国人更多了解中国画的魅力,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增强其世界影响力,是摆在中国美术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刘大为说,国外对中国古代的艺术有一定了解,但对近现代中国美术知之甚少,尽管一些中国前卫艺术或者符合西方价值观的艺术作品走了出去,但中国主流艺术的对外影响力仍然很弱。
他举例说,中国的艺术系大学生乃至中学生都知道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三杰,但知道齐白石、徐悲鸿的外国艺术家却寥寥无几,更不论外国普通民众。“之所以产生这种反差,除了东西方文化差异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近代以来中国国力衰弱,科技文化教育一直在学习借鉴西方,因此也长期受制于西方,使得外国人对中国民族素质和中华文化怀有成见。”
“当代中国已今非昔比,我国正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促进几千年积淀的中国优秀主流艺术走出国门,向世界人民展示东方绘画艺术的神奇和力量,这是当代中国艺术家的责任,也是全民责任,”刘大为说。
中国美术走出去要有足够的自信
作为当代中国画界著名艺术家,刘大为工笔重彩与水墨写意兼精,其创作贴近生活、严谨深刻,尤以反映北方生活风情和重大历史题材著称,近年来有不少作品在欧美、日本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展出。今年6月,《东方之美,刘大为国画展》在巴黎亮相,所展《雪域生灵》《敦煌印象》等近30幅国画作品受到来自法兰西艺术学院、法国艺术家协会等机构众多艺术家的关注,并获得高度评价。
刘大为认为,中国传统绘画有着独特的笔墨技巧、观察方法、创作理念和艺术魅力,在几千年的传承延续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貌。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外国人对中国传统艺术逐渐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和佩服中国传统绘画样式。
他举例说,整体上西方对中国水墨了解较少,但一些关注中国文化艺术以及来过中国的人在接触水墨画后觉得奇妙无穷,有不少艺术家、知识界甚至工商界人士已经开始研究学习水墨画,例如瑞士的一些商界、政界知名人士成立了瑞士水墨基金会,计划筹建瑞士水墨美术馆,把中国水墨推介到瑞士。
刘大为说,在推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艺术家的对外交往形式已不仅限于单纯的参观考察,而是扩展到更广泛深入的双向交流。例如,为打造国际艺术界了解中国当代文化风貌的重要窗口,中国美术家协会参与主办了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自2003年创办以来,已有约3000名艺术家参展,他们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观众累计达百万。
“双年展的成功表明,一个国家的艺术形象与国力直接相关,”刘大为说,“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经过广大艺术工作者的努力,中国画艺术一定能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中国美术的未来在于坚守、融汇、创新
近现代,由于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中国画艺术也不例外。各种媒介、材料、手段应用到中国画创作中,当代国画作品的本土语言和表达方式面临种种挑战。用西方价值观评判本民族的作品,也导致自身文化精神的缺失。当代中国美术如何发展?
对此,刘大为认为,中国画艺术需要在坚守传统的根本前提下融汇创新。艺术传承不是指因循守旧、一成不变。事实上,几千年来中国画始终是在融会贯通中向前发展的,汉代引进佛教艺术,魏晋南北朝时吸收北方少数民族艺术,明代以后引入基督教艺术,特别是“五四”以来推动新文化运动大量学习借鉴西方,建国后又学习原苏联艺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也吸收现代文化,表现语言更加丰富。
“不论中国画如何在变化,但其始终以中国传统为本,关注基本功,保持着强烈的民族特色,吸收了外来因素之后还是地道的中国画,”他说。
刘大为说,中国画的艺术生命力在于贴近生活。当代中国美术家应杜绝浮躁习气,深入挖掘生活底蕴,从中汲取创作激情和灵感,在作品中展现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否则就只能在形式花样上争奇斗巧,充其量只是搬弄概念、玩弄笔墨的游戏而已,这将严重损害中国画的艺术价值。
刘大为说:“艺术家只有不断从生活中寻觅发现自己感动的东西,激起创作的灵感,提炼、概括深化主题,达到高层次艺术境界,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真正有实力走向世界的中国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