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河水畔,人杰地灵,自古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书法家綦霏就出生在山东青岛大沽河岸边的沙梁村。
沙梁村多为綦姓,清代中期以来,即以科举功名著称。晚清时期,綦氏弟子多接受现代文化,学业和事业皆有成就,军政、艺术、经济领域人才辈出,至今 仍屹立村头的文昌阁见証着沙梁文脉的兴盛。綦霏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在诗书画诸方面颇有造诣,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和家乡浓郁人文环境的浸润,他从小便对 文学和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时代,空闲时间綦霏便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勤奋练习。1988年大学毕业后,綦霏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教学之余,他抓住点滴时间刻苦钻研书法。 当别人休息放松时,綦霏就一头扎进宿舍,临碑读帖,醉心于墨香笔锋构筑的书法天地,铁砚磨穿,寒毡坐透,在不断的临习中,感悟书法艺术的真谛。1993 年,他出版了《綦霏钢笔行书字帖》,以其遒劲潇
走上领导岗位后,綦霏没有改变对书法的挚爱,繁忙的工作之余,仍抽暇临习书法,从不懈怠。他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伏案展卷铺纸,在任意挥洒中追 求心灵与笔墨的无声交流,静心体味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经过长期潜心钻研,綦霏逐渐形成了清劲刚健,飘逸隽秀的书法风格,作品多见诸各级报刊。
在取法上,綦霏取法宽泛,师古而不泥古,厚古而不薄今,体现出成熟的艺术理念和独到的艺术眼光。其楷书作品,结体严谨,用笔干净利落,线条清秀 劲健。尤其是小楷,结字灵动,行笔精熟,转折方劲圆活,意态飘逸隽秀,体现出作者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的书写姿态。其行书作品,则笔墨洒脱,风度超逸。如行 书《静看闲听》联,作品多用中锋行笔,提按清楚,圭角分明,结字取纵势,使作品呈现挺拔的风韵和浓郁的书卷气。
在创作形式上,他十分注重书法的形式美,无论是宏幅巨制,还是尺幅小品,从谋篇布局到款式设计都精益求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意 味。布局参差错落,富于变化,呈现出“字形大小如星散天,体势顾盼如鱼得水”的美感,这得益于他长期以来勤奋好学练就的精熟笔墨技法,得益于他长期积累而 成的深厚的书学涵养。
东坡曰:“作字之法,识浅,学不足,终不能妙。”书法是展现个性、抒发性灵的艺术,反映的是书家的精神追求、审美情趣和品位素养,这是书法的深 层内涵所在,也是书法艺术的精神价值所在。綦霏深谙这其中的道理。他说:“一个成功的书法家离不开勤奋,但不能仅停留在用笔用墨的技巧层面,而要靠深厚的 学养来提高书法的境界和品位。只注重技法与形式而没有思想的支撑充其量只能是书匠而已。”因此在工作之余,他还潜心研读古诗词文赋、文学、美学等经典着 作,发表了大量诗歌、散文,不断丰富自己的书法内涵,开拓创作视野。
几十年的书法实践,綦霏在书法感悟和理论研习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和收获。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说,“写字者,写志也。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情 性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綦霏坦言,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不能只追随别人的影子,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风格就是特点,是一个书法家的生命力所在。每一个书法家都希望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但风格不能臆造,更不能“乱写一通”,以“怪”、“丑”等面目出现,而应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持之以恒,靠长期的不懈追求逐渐形成自己的书写风貌。
世间万物,总有一物,敛人心智。綦霏曾说:“前行的路上,书法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性格的指向,这是心弦弹拨,是人生的交响。”有这样的心态和执着,正值创作盛年的他一定会不断登攀,书写更加精彩的艺术人生。(郑均衡 谭晓鹏 杨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