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黄道明
我的老家在重庆北碚黄桷树镇,因街场上天登巷子有几棵上百年的古黄桷树而得名,他依山傍水,是嘉陵江边的一个古镇。相传三国时期刘备和张飞等入川讨伐东吴两次经过此地,镇后有一条山路名叫“张飞大路”,很多路段至今仍保存原貌。黄桷树镇与东阳镇相隔一条小河,清道光年间这里修建了一座大石拱桥,名曰“登赢桥”,一百多年过去了,至今这座大桥还坚固完好。从地理位置上看,黄桷树镇在嘉陵江下游的小山峡——温塘峡和观音峡之间,风景秀美,名胜古迹很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就建有铁路,是重庆地区的工业重镇和煤炭能源基地,也因黄桷树镇一面靠山,盛产石英石,北碚玻璃厂也建在黄桷树镇上,玻璃制品远销长江沿岸各地。四川军阀混战时期,刘湘的部队就在镇上驻兵,办团练,控制川东北地区交通枢纽,江对面是北碚区政府所在地,解放初期川东行署(省级单位)就设在北碚。
中国自鸦片战争至1949年的百余年间,内忧外患不断,尤以遭日本帝国主义之祸害最为剧烈。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平、津、沪、宁一带相继沦陷。民国政府为维持战时教育,采取了一些应变措施,将一批重点大学迁到内地,复旦大学自上海西迁5000里,于1938年2月择址于重庆北碚黄桷树镇和东阳镇的夏坝。
我们镇上有一家中药铺,掌柜与复旦大学师生交往密切。抗战时期条件艰苦,缺医少药,掌柜是当地的名医,悬壶济世,厚德积善,很多师生都到这家中药铺看病。中药铺和我们家在同一条街上,只有几十米之遥。中药铺掌柜的儿子和我们同在黄桷树小学读书,常在一起玩耍。我们读中学的学校名叫夏坝中学,和原复旦大学仅一墙之隔。
抗战胜利后,1946年7月,复旦大学迁回上海。在返迁之际,复旦大学有位老师将自己保管多年的吴湖帆山水画,赠送给了中药铺的掌柜,以答谢他八年来多次为自己治病和悉心的照料。掌柜把这幅画挂在药铺内供人观赏。我从小就喜欢绘画,《介子园画谱》是我最喜欢临摹的摹本,看了中药铺的吴湖帆山水画,觉得《介子园画谱》比吴湖帆的画简单得多。虽说小时候喜欢绘画,但那只是停留在一种文化爱好上,对绘画缺少了解和认识,对于吴湖帆是什么样的人也知之甚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各方面知识的增多,才逐步知道吴湖帆是上海的大名家。
1961年我参军到了云南边陲,几经周转,调到了成都军区宣传部新闻处。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有机会回到老家黄桷树镇看看,拜访了一些长者和儿时的伙伴,他们陪我走街串巷,一起回忆美好的童年往事,中药铺掌柜的儿子也在其中。1957年公私合营,中药铺合并到了镇上的卫生院,老掌柜已经过世,儿子就在玻璃制瓶厂工作。我私下问了他家那幅山水画,他领我到他家向我展示了那幅画,该画保存完好,依旧如故。他知道我喜欢绘画,也喜好收藏,愿意将画转让给我,条件是得送给他一台彩色电视机。当时我是19级干部,工资尚能承受,不久我便买了一台日本三洋牌19英寸彩色电视机,换得了吴湖帆早期的那幅小青绿山水画。画虽然换到了手,但长时期都密不示人,因为代价不菲,怕家里人埋怨。
该画经多人鉴赏确认真迹无疑。成都军区文化部创作组组长方振,油画写实派领军人物艾轩称他为恩师。方振学识渊博,是有名的收藏家、鉴赏家,他的山水画也是从“四王”入手,上宗元人,很多人都称赞他的画很像吴湖帆的画。他认为:仿别人的画最难仿的是画上的书法,画上写了那么多字,很难仿像。该画笔墨苍劲,气势雄秀,设色多用花青赭石,墨青墨绿合染,一般造假者没有那样的功力;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画师邱陶峰老先生,曾长期和吴湖帆在一个画院工作,他对该画笔墨风格、传承关系进行了审视后说:真迹无疑,集传统之大成,是一幅很好的有代表性的好画。他还说,吴湖帆作画从不让别人磨墨,画上五方钤印都很规整,印泥盖得很厚,吴湖帆的印泥都是自己配制,仅印泥就很难仿制。
后阅读了一些有关吴湖帆的书籍和资料,才知道吴湖帆其人。
吴湖帆(1894-1968年),江苏苏州人,初名翼燕,更名万,字遹骏、东庄,又名倩,号倩庵,别署丑簃,书画作品则署湖帆。擅长中国画,解放前曾被聘任为故宫[微博]博物院评审委员。建国后,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上海市文史馆馆员等职。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一位重要的画家,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作为一名山水画家的意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其画斋“梅景书屋”培养了杨仁恺、王季迁、陆抑非等一批著名的书画人才。
吴湖帆是清末金石学家、文字学家、书画家吴大澂的嗣孙。吴大澂是著名收藏家,颇多“四王”作品,吴湖帆13岁学画,初从“四王”、董其昌入手,继而上探五代、两宋以及元明诸家。他一面悉心观摩历代名家珍藏,一面遍游名山大川,从而在艺术上形成了秀丽丰腴、清隽雅逸,设色深具烟云飘渺、泉石洗荡之致的特色。他的书法,融米芾与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于一炉,并结合自己的意趣,自成一体,具有独特的个性,从而成为沪上最负盛名的书画家、鉴赏家,与赵叔孺、吴待秋、冯超然被誉为“海上四大家”。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画坛上,有“南吴(湖帆)北张(大千)”之誉,张大千平生最佩服的“两个画家”中,第一个就是吴湖帆。
吴湖帆又精于鉴赏,家藏宋拓欧帖凡四,故其居为“四欧堂”。一些收藏家多请他鉴别书画真赝,尤其古画,经他一览,立辨真伪。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徐邦达、杨仁恺都是他的弟子。
吴湖帆此幅山水画很具特色,构图饱满,画面紧凑规整,远峰突兀,险峻奇崛,直插云间,山谷中弥漫着朦胧的雾霭,山涧有一细瀑飞流直下,汇入江河。几间民居掩映在树丛中,宽阔而静谧的江面上有一叶孤舟,船头独坐垂钓老翁,悠然闲逸。近景溪流淙淙,平台亭阁内坐两位着红、蓝衣衫执杖老者,倚栏交谈,平台下溪间停一蓬船,书童独坐船尾,似在等待会友归来的主人。整个画面极尽丘壑之美,青绿设色变化丰富、浓淡相宜、层次清晰、清隽明润、雅逸传神,描绘出山清水秀、草木滋荣的山间景色,也表现出文人雅士对隐居山林之闲情逸致生活的向往之情,很有意境和韵味,使人流连忘返。画面左上题七言诗一首:屋绕弯溪亭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款署:丙寅年秋。翼燕 吴湖帆。此句原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定林所居”诗,吴先生根据王安石诗作中第一句“屋绕弯溪竹绕山”变为“屋绕弯溪亭绕山”,为此幅画作作了含意深邃、神妙绝伦之贴切诠释,这与他对唐宋名家婉约词意的追求与绘画中那种缜密秀丽、风流自赏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关系。“丙寅”为民国十五年(1926年),作者时年33岁。左上角印款:三凤阙、吴、吴湖帆,右下角印款:倩??、梅景书屋。
一幅画,一段历史,一段故事,更是一段情愫,我将永远把它珍藏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