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梗桥
钱君匋先生(1907—1998),作为收藏家,他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没有家传背景、没有继承,纯是白手起家。二、收藏是为了学习、研究,而不是为投资升值。三、藏品不做传家财产,而是无私奉献给社会。
钱君匋先生原籍浙江海宁,出生于桐乡县贫寒家庭。高小毕业即当乡村小学教师,过了一年,借债到上海艺术师范学校读书,从吴梦非、丰子恺学习西方美术,从刘质平学习西方音乐。后来蒙开明书店创始人章锡琛之邀,到开明书店担任音乐美术编辑。20岁,靠书籍装帧结识了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陈望道、郑振铎、叶圣陶、胡愈之等,后致力于中国绘画、书法、篆刻。
为了学习,他先是搜集珂罗版画册,进而搜求当时的名人手迹。有点经济能力以后,转为追求古代名迹。最早收藏的有徐渭、陈淳、文徵明、张宏、沈周、陈洪绶、仇英等,随后收藏的有龚贤、石涛、华喦、王翚、王原祁、金农、李方膺、郑燮、伊秉绶、赵之谦、吴让之、吴昌硕、黄士陵、任伯年、虚谷、齐白石等。至上世纪60年代前期,已有古人作品数千件。
学习书画篆刻,看真迹与看珂罗版不一样,看原印与看印谱不一样。他由博览真迹而开阔眼界,而感悟真谛,而提高创作水平,将收藏、鉴赏、研究、创作融为一体,形成了体系,形成了完整的良性循环。
1955年冬,他得知天津有一批赵之谦印章要卖,和朋友经过北京,不顾五寸厚的雪,急赴天津劝业场,因为价高(好像是2000元)没能谈成。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协商,年底回到上海后,终于谈成(1500元)。先生知道结果后,尽管印章还没到手,已经是欣喜若狂,酒量陡增,痛饮了5斤花雕。后来挑出6件赝品,这一批共收藏了105件赵之谦原印。
钱先生于篆刻,对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情有独钟,至上世纪60年代初,共收得赵之谦印100多件、黄士陵印159件、吴昌硕印200件,而且取三人的别号(无闷赵之谦、倦叟黄士陵、苦铁吴昌硕)为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无倦苦斋”。他特喜欢华喦(新罗),为了筹集巨款,忍痛卖掉了查士标、吴昌硕、徐悲鸿的作品,还用尽了历年的积蓄。后来积多年所得,终于收得华喦书画册页百多幅,为书斋命名“新罗山馆”、“抱华精舍”。
钱先生喜欢金农,痴迷,单纯。曾有中介携金农花卉册页5开,每开索价50元,先生见是真迹,不还价就买了。不几天,中介又携来4开,原本是同一册,但这次索价每开100元,不能还价,先生只好再买。过后,又有藏家邀先生去他家看画,其中有1开金农水墨梅花,正是那本册子的最后1开,可是索价150元。无奈,先生还是买了,他不善于做买卖。
“文革”抄家,家藏荡然无存。13年后发还,少了许多件,先生刻了一印谓“与君一别十三年”。
1985年,经过认真考虑,全家同意,先生决定将全部珍藏共4000余件捐献给家乡人民,其中,一级藏品十几件,桐乡县政府因此新建了君匋艺术院。1996年又将晚年的收藏,包括明清字画、现代字画及古代陶瓷、铜镜和自作字画、印章等共1000件,捐赠给海宁人民。1998年海宁钱君匋艺术研究馆正式对外开放。
先生视艺术为“第二母亲”,他真诚地说:“艺术哺育了我,我也有义务为艺术的发展尽一点人子的微力。”“我在六十年间一直希望为青少年做点有益的小事,就是不忘当初观摩名作之难。所以,我希望君匋艺术院开门办院,为专家服务,也为普通读者效劳,这样才能物尽其用,无愧前哲。”
(本文作者为国内知名书画鉴定专家、山东博物馆研究馆员,钱君匋先生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