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訾西园得知江苏自考开考本科段“美术”专业,主考学校还是南京艺术学院,30多年来,他一直没有叩开这所高等学府的大门,如今他决心再次试一试闯一闯。考办同志见他到来,谁也没有想到他是来报名的。当他说明来意,大家都劝他再认真考虑考虑,他说:“我已经考虑成熟了,只要你们不嫌弃我老,我就不怕笑话,文凭对于这把年纪的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我看重过程,不在乎结果!”他仍然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中国画”专业。
他根据自身实际特点,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在每次报考一门,不求急进,只求踏实。由于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他在重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功能的训练。于是他把教材章节划分为三类:重点、次重点、一般。把读书分成三类:泛读、精读、选读。把内容划分为三类:识记、理解、综合分析。把学习方法归纳为四类:读、写、说、想。为了强化记忆,他不厌其烦抄书,尤其是重点内容;他请退休在家的老伴提问,他回答,让老伴给自己提示或者更正;他常常闭目深思,自己考问自己;他每次学习新内容不忘把前次学习的内容复习一遍;入睡前总要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像过电影一样闪现一遍;老年人觉短,他一年四季坚持觉醒读书;他还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有心得感悟,哪怕三言两语,必诉诸笔端,他多年来积累的读书笔记有厚厚一摞。
许多亲朋好友都劝他,这么大年纪了还学那些有什么用,儿女们都希望他们去南京照看孙子,享享清福,老伴也数落他像个不合时宜的穷秀才,看看人家活得多轻松,打扑克、下象棋。他却有他的见解,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态度、方式和乐趣,他的生活常态就是读书学习。而他的读书学习不是人们日常茶余饭后的消闲式打发时间,也不仅是孔老夫子所说的发奋读书,乐亦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陶冶情操,而是多了一份备考的负重,当然也就很不轻松。
他走向考场,监考教师以为他是为孩子送考的家长,其他考生以为他是监考老师,当他掏出准考证戴上老花眼镜坐到位子上,人们不觉肃然起敬。每次考试他都早早来到考点,在考场里总是把两个半小时用足用实,即使反复回忆不起来答案,也凭主观理解把空白处写满,常常是离终场还有个把小时,两名监考就守着他一个人,他朝他们笑笑继续答题。
经过多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通过了最难考的文化理论考试,而且门门70分以上,心情轻松了许多。对于他来说,剩下的毕业创作实践和毕业论文已不是难事。
然而好事多磨,命运偏偏捉弄要强之人,2012年刚过完春节,他突发脑血栓住进医院。虽然程度不重,但思维和语言已经明显出现障碍,左半身行动不便。他不顾医生和家人极力反对,执意报名参加南艺上半年的毕业创作。当老伴搀扶着他颤颤巍巍迈进考场时,全场考官无不为之动容。提笔创作,手直颤抖不听使唤,再也唤不起往日的创作激情,找不到创作灵感。主考官反复问他能否坚持,他都坚定地点头作肯定回答。虽然反应迟钝,动作迟缓,但扎实的基本功得到了考官的赞许,10项考核内容全部通过。10月又拖着病躯坚持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如今,他的多年梦想终于实现了。当他颤抖的双手接过毕业证的那一刻,竟然情不自禁泪流满面。那是历经磨难的酸楚之泪,更是到达理想彼岸的喜悦之泪。
回望漫长自考路感触颇深
由于得益于理论指导,绘画技艺显著提高,多件作品获国家级大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如果不和实践相结合,再高妙的理论也没有价值。訾西园将前人的经验借鉴到自己的绘画实践中,绘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近年来多件作品在市级以上画展中展览获奖,在报刊和中国画专业刊物上发表。国画代表作《春韵图》入编《世界美术作品集》,《苏北之秋》入编《走向世界的中国》大型画册,《以牙还牙》被《世界文艺》入选。此外他的许多诗词短句也被收入《中华名人格言集》和《中华当代美德诗词选》。
由于创作成就突出,2005年訾西园被“中国文艺创作家协会”授予“中华当代杰出功勋艺术家”荣誉称号;同年被“中国书画年度人物评委会”授予“中国书画名家”荣誉称号;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载入《二十一世纪杰出专家名人录》。
回望自己走过的漫长自考路,看到今天自己取得的绘画成就,他深有感触地说:“若没有参加自考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薄弱就不能拓宽创作思路,思路狭窄就不能创作出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优秀艺术作品。总之,自考使我提高了综合素质,我由衷感谢自考!”
2013年元旦刚过,家住市区明珠公寓62岁的訾西园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南京艺术学院自考本科文凭。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参加自考,从专科到本科,整整考了20个年头,跨越了中老年两个时段,青丝变白发,可是他的自考热情仍然不减,大学梦想依然不弃,书写了感人至深的跨世纪自考情。
费时10年终获自考专科文凭
訾西园于1967年初中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那时需要写标语、出墙报,而他在校热爱书法美术,便被抽去做政治宣传员,后分到镇办企业,一干就是10年。其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在宿迁县定向招生,因领导认为他不突出政治而落选。1977年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无奈他文化知识早已忘记得差不多了,加上已经有了家庭,统考名落孙山。看着别人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他羡慕不已。
然而,他大学梦想的火花并没有因此熄灭。1993年,他得知江苏自考开考“中国画”专业,心中的火花开始跳跃升腾,他立即报名自考。那年他42岁。
不学不知道,拿到教材才感到知识世界的浩瀚无穷,国画有那么多奥妙的理论。他把书完整地看了两遍,充满信心地走进了考场。可是打开长长的试卷,他头脑一下懵了,试题内容似曾相识,却又无从下手,他恨自己无用,又怪命题老师太刁钻,离考试终场还有大半个小时就交卷了。结果两门成绩加起来还不够及格的。
经过第一次失败他悟出两条道理:第一,文与可画竹之所以逼真传神,是因为胸有成竹,复习考试也应如此,整本书的体系框架就是竹子的枝干,而叶子是知识点,传神之处就是重点,要按照考试大纲复习,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第二,理解固然重要,记忆也不可或缺。中国画艺术两千多年历史,技法理论博大精深,许多法则已成定论,是不能随心所欲自由发挥的。
由于该专业属于委托开考,他要跑到省城南京考试,往返一次光花在路上时间就得两天,费用开支自然也高。这时他下岗,全家生活仅靠爱人微薄的工资维持,还要供养一个在读的大学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四处寻找职业,由于年龄偏大,又无其它技能,许多用人单位都婉言拒绝了。那段岁月是他人生最困难潦倒的时期,但他对自考的追求无怨无悔,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以后考试每门成绩都在70分左右。15门课程已通过12门,眼看离毕业仅一步之遥,江苏的“中国画”专业应委托部门请求停考,97年起不再安排该专业考试。1998年他打听到山东自考“中国书画”专业仍在开考,于是他坐车到枣庄市报了名,又回到了自考队伍,重新找到了精神寄托,他逐渐从下岗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8月的一天晚上,他骑车回家时被一辆疾驰的轿车撞到,所幸及时送往人民医院抢救,虽捡回一条命,但左腿粉碎性骨折。眼看十月份考试日期临近,他躺在病床上心急如焚。伤痛没有丝毫影响他复习功课,不管到时候能不能去考试,他都积极备考。医生和家人都劝他放弃这次考试,他坚决不肯,央求老伴给他借把轮椅,护送他去考试。考点工作人员见到这对年过半百跨省赶考的夫妻考生十分感动,专门为他开设专场考试,并让他老伴全程陪护。
2002年12月,51岁的訾西园终于拿到了山东师范大学“中国书画”专业大专文凭。他掐指算了一下,前后整整10年,正好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花费的时间,为此他创作一首七言诗抒发自己的感慨:十年发奋为一梦,两省征战类转蓬。生死遭际终无悔,立雪吴门薄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