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宁
随着“末日预言”的临近,一向不被艺术界看好的2012年也即将宣告结束,成为过去的2012年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是艺术品市场的高调调整还是艺术机构“关税”调查后的低调行事?,不管是过早遭遇“寒流侵袭”的春季拍卖还是秋拍当中的“当代艺术崩盘”,2012年的艺术品市场似乎从年初即被阴云所笼罩,直至年关将至,这股厚厚的阴云依旧未有散去的迹象。作为艺术品市场风向标的艺术品拍卖领域,2012年想必不会是一个好的年头,就如同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来临时的状况一样,拍卖成交量与成交额的下滑很是惊人,在一阵阵惊呼声中,原本如日中天的中国当代艺术也在本轮的市场调整当中偃旗息鼓,一如2008年的惨淡。但不管怎样,在2012年即将走完最后的几个星期时,国内艺术品市场依旧在这个还不算太冷的冬天里留下了些许春色,比如,北京保利奉上的国内秋拍唯一一件“亿元拍品”,还有北京匡时[微博]“梁氏档案”和北京保利“广韵楼”的精彩争夺,这些都为原本平淡无奇的秋拍增添了些许精彩。
年终盘点,座次很重要
与2011年的全年疯狂不同,2012年的艺术品市场显得消沉了很多。从年初开始,艺术市场的整体调整就已成定局。香港苏富比[微博]的春拍以24.64亿港元的成绩也宣告了整个艺术市场的下滑。比之去年春拍,香港苏富比在成交额方面下降了近三成,而到了秋拍,这一下滑趋势依旧明显,20.45亿港元的成绩已经成为近几年来香港苏富比拍卖成绩的新低,同比去年秋拍的32.1亿港元下降了36%,环比今年春拍下降了17%。与成交额大幅下降不同,最近两年香港苏富比的总成交率却基本保持平稳,2011年春拍成交率为91%,秋拍则为85%;2012年春拍成交率为87%,到了秋拍依旧是87%的成交率。在成交率波动不大的情况下,总成交额却出现明显的下跌,一方面归结于调整期的市场低迷,而另一方面,艺术品金融化后的资本狂潮在本年度的全面退却也注定了天价拍品的逐渐淡出,重新回归收藏正常化的艺术品市场在放低了估价的同时,也放弃了对于天价拍品的刻意追逐。
毫无例外,市场的调整不会只是针对某一家拍卖公司,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与秋拍的双重预演之后,内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也走上了下滑之路。北京保利作为内地拍卖市场的龙头,2012年春拍的30.33亿元人民币显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但即便如此,这样一个成绩依然是国内拍卖领域春拍的最好成绩;秋拍23.18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虽然不高,但却也在大多数人的意料之中。毕竟自香港苏富比秋拍当代艺术遭遇“黑色星期天”以来,拍卖市场当中当代艺术明星级的拍品流拍业已被很多人所接受,且在此之前,北京保利香港的首场秋拍也以5.19以港元的成绩结束,比之早前中国嘉德[微博]首场香港拍卖中的4.55亿港元略有增长。
今年中国嘉德首次在香港举办拍卖会自然是一个焦点中的焦点,全场300余件拍品均来自海外藏家之手,两个专场“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观华——明清古典家具及庭院陈设精品”分别以84.33%和94.87%的成交率结束,并在与香港苏富比的首次直接对话中占得先机。出于对当前艺术品市场形势的估计,本次中国嘉德香港拍卖的内容主要以书画与瓷杂为主,当代艺术并未出现在这次的香港拍场当中,这也很好的避开了秋拍首轮当代艺术的崩盘危机,加之作为有着20年经营历史的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对于内家的号召力部分也在这次的香港拍卖中显露无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中国嘉德在与香港苏富比首次对话中胜出的主要因素之一。内地藏家集体“捧场”中国嘉德香港首拍也与内地藏家集体“失踪”的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拍卖形成了鲜明的对于,同时,中国嘉德香港首拍与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的专场拍卖在同一天里进行,这也导致了一向“重感情”的内地藏家在中国嘉德与香港苏富比之间毫无例外的选择了中国嘉德。
北京匡时显然是今年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当中最大的赢家,虽然在年终总成交额方面依旧落后于北京保利和中国嘉德,但到过北京匡时拍卖会现场的人都能清楚的感受到,今年的匡时拍卖,似乎有种跳脱于市场整体调整阴霾之外的感觉。而这种感觉的由来也与今年匡时在运作策略上面的转变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国书画与早期油画作为北京匡时的招牌部分在今年各大拍卖公司亟须寻找出路的情况下,市场份额受到了极大的挤压,同时,也由于上述两个门类一直作为艺术品市场的“硬通货”存在,在本次的市场调整中也势必会遭到更为剧烈的市场冲击。另辟奇径显然在这个时期是一种极为风险的事情,但北京匡时恰恰在这个时间点里将以往的市场洼地之一——古籍善本进行了重新的推选,春拍中“过云楼”的惊世骇俗已经被很多人所津津乐道,秋拍时的“梁氏档案”又让这一埋没已久的拍卖门类再次的“火”了起来。虽然“梁氏档案”专场拍卖最终以6709万元人民币的成交额结束,并未能给古籍善本拍卖带来新的拍卖纪录,也较之“过云楼”的2.16亿的成绩有着明显的差距,但100%的成交率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再次证明了古籍善本在当前艺术品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的沉稳,加之“梁氏档案”为拆分式竞买,上至713万元人民币成交的《袁世凯之解剖》,下至9200元人民币成交的《中国历史年代与西历对照表》,都将当前藏家对于珍贵古籍善本类拍品的收藏热情表露无遗。
在2012年仅剩月半之时,国内艺术品拍卖也基本宣告结束,在辛苦忙碌了一年之后,国内艺术品拍卖公司的年终排名也被罗列出来,今年的拍卖公司成交排行榜较去年并未有多大变化,前四强名词均为发生变化。位居榜首的依旧是北京保利,虽然60.9亿元人民币的总成交额较之去年缩水了近一半,但这依然难以改变当前北京保利拍卖[微博]龙头的局面;中国嘉德以50.4亿元人民币的成绩紧随北京保利之后,在当前艺术品市场萧条期仍然保留对北京保利的冲击与危机;香港苏富比位居第三,36.77亿元人民币的成绩显然与这位有着国际身份的拍卖公司不甚相符;香港佳士得[微博]依旧紧随香港苏富比之后,22.83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多少让其缺少了与香港苏富比继续分庭抗礼下去的底气;北京匡时借助春拍“过云楼”及秋拍“梁氏档案”不仅赚足了人气,更赢得了市场和藏家的认可,以22亿元人民币的成绩位居第五;澳门中信拍卖、北京翰海拍卖、北京九歌拍卖、北京歌德[微博]、荣宝斋(上海)分列后五位。
年度最具影响力的拍品:“过云楼”
即便“过云楼”已是春拍的往事,但在回首整个2012年的拍卖市场时却依旧是一个无法跨过的重要事件。2.16亿虽然算不上今年最高的拍卖纪录,但其所代表的一个新的“拍卖焦点”也正是自“过云楼”的成功之后才开始上演,再加之随之而来的归属权争夺战也将“过云楼”从单纯的拍卖市场当中拉入到了复杂的权利、制度对峙当中。虽然最终“过云楼”还是回到了它的故地南京,但半路杀出的北京大学也着实让看似板上钉钉的事情多了些许波折,而此事件的产生也给习惯了拍完就走的藏家群体们好好的上了一课。
最神秘拍卖公司:澳门中信拍卖
澳门中信拍卖公司是否真的神秘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毕竟这是一家习惯了“低调”行事的拍卖公司,尤其是在创下了今年艺术品拍卖最高成交记录的情况依旧少有内地艺术媒体的报道与关注,甚至于拍卖公司本身也未将这样的成绩看做是件多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主动的媒体宣传更是少之又少,即便是国内最丰富的拍卖数据资料库——雅昌艺术网[微博]页少有其内容的介绍,而就是这样一家极为神秘的拍卖公司,却在2012年当中,仅仅凭借一次春季拍卖的成绩便登上了年终成交额排行榜的第六名,实在是让很多忙活了一整年的内地拍卖人汗颜不已。
年度最佳拍卖公司:北京匡时拍卖
北京匡时获此殊荣或许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毕竟春拍“过云楼”的不俗成绩以及秋拍“梁氏档案”的专场拍卖都让北京匡时在两个大拍季节赚足了眼球,出尽了风头,这也让其在中国嘉德与北京保利纷纷在香港举办拍卖会的强大声势当中依旧坚挺,虽然这两个专场在拍前或拍后都惹来不少的事端,但却也阻挡不了北京匡时对于2012年拍卖市场“正能量”的传递。而唯一美中不足的或许就是北京匡时的年终总成交额,但细究起来,在秋拍当中完全放弃了海外作品征集的北京匡时在如此恶劣的市场环境仍能取得如此成绩也可见北京匡时在内地市场当中的影响力。当然,“过云楼”与“梁氏档案”专场拍卖的过于抢眼,也让北京匡时在荣膺年度最佳拍卖公司的同时,也被冠以了另一个称号——“年度最不务正业的拍卖公司”,个中原因也许就如同赵本山[微博]与范伟演绎的小品《卖拐Ⅲ》当中的台词一样:“一个厨师不看菜谱,研究起兵法了”,而到了匡时这里则换成了“一个拍卖公司不重市场,关心起文化产业了”。
年度最重要的“亿元”拍品:王振鹏《江山胜览图》
2012年的“亿元”级拍品其实仔细算起来也不少,仅春拍当中亿元成交的拍品就有10余件,这其中既包括有“过云楼”,也有中国拍卖历史中最高估价2.8亿元人民币的李可染作品《万山红遍》,而为何要将这一“亿元”殊荣颁发给成绩并不显眼的《江山胜览图》?其实原因很简单。春拍亿元级拍品虽然有很多,但在整个秋拍当中,过亿成交的拍品却唯此一件,这样一来,《江山胜览图》的胜出其实也就容易理解的多。2012年艺术品的低谷在秋拍跌至最低点,而就在众人对于整个秋拍不抱任何期望的时候,北京保利作为国内拍卖市场的龙头老大在这一时刻选择了挺身而出,以一件亿元级拍品的成交稍稍拉住了市场下跌的脚步,而这样一件拍品的成交,也算为2012年的拍卖市场画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至少为2013年的艺术品交易上场留存了些许复苏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