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有以也
□彭秀良
2015年秋季新学期开学伊始,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三至六年级将开设书法课。这是一条让人兴奋的消息,表明书法这一国粹正式进入了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但是,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开设书法课,会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怎样才能教出效果,让孩子们都能写出一手好字。
作为一种象形文字,汉字之美主要体现在它的间架结构上。汉字的间架结构是非常独特的,有所谓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等等区分,写得一手好字实际上说的就是对字体间架结构的把握和布局比较到位。那么,又如何去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呢?我的看法是,首先要让孩子们多观察汉字的形状,见得多了自然就会有熟识的感觉;其次是让孩子们做类似古代私塾“描红”的功课,对照着字帖反复描摹,也会产生不错的效果。
现在人们心里嘀咕的是,在电脑打字大行其道的环境下,让孩子们耐住性子“描红”,是不是有些浪费时光。就拿我本人来说,整天要和文字打交道,却也是在键盘上敲来敲去,对于写字感到有些生疏了。虽说还没有到“提笔忘字”的程度,果真用笔来写,有些字一时难以想得起笔画顺序来,这就是缺少实际运用的后果。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们正处于获得性经验的形成期,他们如果能够养成工工整整写字的习惯,是会受益终生的。如此说来,小时候多下一些“描红”的功夫,并不会吃亏。
我见过某家出版社的书法教材,走的正是这种“描红”的路子,提倡反复练习。不过,很多人担心的是,如果只是将书法课作为一门辅助课程来看待,是不是得不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重视,达不到这门课程开设的初衷呢?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但即便面临着类似风险,我还是坚决反对将书法课设置成语文、数学那样的课程,绝不可以“以分数论英雄”,那样是会彻底毁掉书法课的。写得一手好字,是习惯使然,而不应成为考试成绩的附属物。
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