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 森
当我们还在质疑书法数字化的应用是否会导致人们审美取向误入歧途、书写技能趋于倒退之时,“数字化书法艺术”已悄然步入了我们的生活。数字书法馆虚拟体验,汉字书法字库更新交替,书法艺术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微拍·线上交易逐步兴起,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数字化应用渗透到书法艺术领域当中。在互联网时代,这些新应用能否推动新一轮的书法热值得期待。
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推出的《中国汉字历代字体检索数据库》,就是当下书法艺术数字化应用的一个典型例证。该数据库收录汉字单字约9500多个,汉字重文约12万余字,基本涵盖了汉字的常用字。用户可以在常见的Web浏览器中运行和操作,为使用者展现了汉字历代字体的艺术魅力。其功能首先是运用数字科技实现了年代、字体、作者、拼音、笔画5种汉字单字检索查询方法,并配有历代碑帖及书家小传的音频介绍1300余篇,同时还涉及到单字图片的字体缩放、下载、打印、收藏、音乐播放、字库更新、界面字体大小选定、动画渲染等。目前,一些类似的书法高清图像资源库和影像数据库,正逐渐成为广大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学习、研究、传播的主要工具。
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只体现出书法数字化应用的其中一个方面,在目前也是开发得比较不错的应用方向,而其他的应用方向还有很多,比如“虚拟紫禁城”,这是故宫博物院走向数字化的部分尝试。在故宫武英殿举办的书画展中,展厅的每个显示器上,游客仅需简单的操作,便可通过电子触摸屏来欣赏、查阅参展宫藏书画作品的详细介绍,并将高品质的照片放大观看,甚至能看清最细微的笔墨变化。另外,还有根植于艺术行业的数字技术综合应用及内容服务提供方的今日数字美术馆,它拥有国内唯一的当代艺术在线全景展览数据库,为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提供“一体化数字服务”,通过3600全景拍摄、Web网站建设、手机页面制作、App应用开发、视频纪录、电子书出版等多种独家技术手段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这些数字化的应用,都是在收藏性、文献性和鉴赏性等方面做出的有益尝试。
不过,总体来看,书法数字化应用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开发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主要受限于书法艺术和数字技术兼而有之的“通才”比较匮乏、一些古文字数字化难度太大、数据库规范操作性不够完善、正规书法新媒体还缺乏专业性等原因。在笔者看来,未来书法数字化的走向,是为实现相关书法史料和文物资源的数字化,服务手段的网络化,逐渐覆盖到书法多媒体教学、数字虚拟现实展览空间、书法研究资源库等方面的建设,实现零距离、全方位的接触,会彻底改变人们对书法的视觉、思维、实践和认知方式。当然,它不会替代传统的书法应用模式,只是更加丰富书法传承的方式,这对当代中国汉字艺术的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