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林
书法如果没有中国传统哲学的支撑,那只能是一种“小技”。王羲之书法蕴含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唐太宗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已尽善尽美。传统经典需要传承,当今学书更离不开“二王”。
“二王”书风被放大书写是近些年来人们常提及的书坛现象。那“二王”书风能不能放大书写呢?答案肯定是可以的。因为“二王”书法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躯壳,也不是书法人顶礼膜拜的神灵。学习“二王”书法成功的大家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才是真正的“二王”。
“二王”手札尺牍类放大书写是一件难事,需要很强的驾驭笔墨能力。手札尺牍通过技术手段直接放大十分优美,但若放大书写,一些直线条就很难处理。但青年书家徐子钧敢于尝试这种书写,并且还不同于当今其他书家的书写方式格局,于是他成功了。尤其是他那种侧锋入笔,然后中锋行笔,再顺势侧锋,最后还能沉稳收笔的调整转换能力犹如神人助力,大气磅礴,气象伟岸,纵横捭阖,收放有度,字字有出处,笔笔有由头。因此徐子钧的书法既有明清大幅作品的气度,又有魏晋书风的精细。
目前见到的“二王”书法都是摹本或石刻,没有真迹流传于世,这对于学书者来说是一个历史难题,其用笔的书写节奏和笔触感也很难判断。在真迹上下功夫走不通,就只能是上下求索了。徐子钧通过对《书谱》、宋人手札等墨迹的研习,来推测“二王”的用笔和节奏,尽力还原其用笔的真实感。例如他把《淳化阁帖》中王羲之的草书和孙过庭《书谱》同时穿插临摹,一行《书谱》,一行王羲之,体会用笔怎么样是生动、怎么样是板僵,继而再和其他墨迹比对,反复再反复。
王羲之之后的很多书法家在追求字的结构造型的气势上意图明显。徐子钧的大字行草作品在这一点上也有足够的重视。小字要有大气象,大字更应该有大气象,否则写得再大也是小格局。然而每个字都讲气势,这样就会流向另一种单一,因此必须多种体势间杂,有些字气势较大,有些字就较为收敛,对比呼应,主次分明。
大字作品的创作对章法要求很高,难度比小字大得多,更注重整体感。这需要对“二王”章法有理性的把握和分析。徐子钧的大字行草采用多行书写,这样字数多,可发挥空间也大。作品视觉中心点的经营、章法虚实的处理、行与行的主次关系、行轴线之间的开合变化、作品整幅的外形都有处理。作品中小字和大字的配合也很重要,既表现了字体量间的对比,又丰富了作品形式感。
学好书法难,学好“二王”书法更难。就是因为书法有它的高度和难度,我们才奋力不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徐子钧,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书法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