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国画大师李可染重庆传奇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国画大师李可染重庆传奇

国画大师李可染重庆传奇

作者:佚名      中国书画编辑:admin     
夕阳中的重庆山城 李可染 作 夕阳中的重庆山城 李可染 作

  张老侃/重庆渝中区

  背景:上世纪50年代的重庆是什么模样?杰出的中国山水画大师李可染,有一幅名画《夕阳中的重庆山城》。有人观后题写这么一句话:“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说起这幅画,尚有一些可染大师在重庆的趣事。

  川剧锣鼓的威力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微博]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1956年春季,他由北京出发,冬季始归。历时8个月,到南方旅行写生。重庆是他抗战时生活过7年的地方,而且重庆有许多美术界朋友,只要打个招呼,都会有人热情接待。但既是诚心来写生,重要的是集中精力,避免应酬分散了时间,也尽量不惊动朋友们。此行,他偕同研究生黄润华,始终以步代车,沿途作画。江上之行,露宿在木船甲板上;山路之行,就挤进小客栈。很是艰苦。

  有一天,写生之后,年近半百的李可染和二十几岁的黄润华都疲惫不堪,困乏万分,只好借宿在路边客栈里。哪知,一阵川剧锣鼓,越敲越响,睡意一下子赶跑了。

  锣鼓敲近,惊天动地,年轻的小黄也吃不住劲了。想到下半夜不好过,天不亮还要起身赶路画画,先生这才同意打电话给四川美协(地址在重庆化龙桥)。著名版画家吴凡,半夜接走了师生二人。真是一次不平凡的接待啊!想当年,可染先生任教重庆国立艺专,年轻的吴凡还是学生。此后,染师每次见到吴凡,总要提到那川剧锣鼓的威力,自嘲自笑。

  名画《夕阳中的重庆山城》,便是1956年那次写生之作。

  金刚坡“牛”的传奇

  可染大师画牛举世闻名。如今,人们把李可染的牛,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李可染的画斋,称做师牛堂。他一生中创作的《牧牛图》,至少有四十多种不同的构图。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别。

  这里提个问题:你知道可染大师描摹的第一头牛,出于何地?答案:在抗战年间的重庆,在歌乐山麓的金刚坡。

  1939年春,自幼习画的李可染,随郭沫若领导的”三厅"到重庆,他以画笔作刀枪宣传抗战。他住在金刚坡,房子靠近一间牛棚,夜不成眠,总是听见水牛吃草和喘气的声音。从此,他细心地黙默地观察这头水牛,并把牛请进宣纸上的水墨画。他一边用水墨画牛,一边用水彩画金刚坡周围的风景,异常刻苦。

  1942年,李可染的一些水彩画、“牛”画、水墨风景画被徐悲鸿偶然看到,大为欣赏,他托人带信,要用自己的画换李可染的一张画。徐悲鸿是当时美术界的领袖级人物,这种真诚提携后进的精神,使32岁的李可染大为感动,于是更加刻苦钻研。次年,国立艺专聘请他出任国画讲师。在艺专,李可染认识了学生邹佩珠,除了美术上的志趣,他们还都喜欢京剧。每当友人相聚,邹佩珠清唱,必是李可染拉琴。两人自然而然地相爱,结为夫妻。李可染画牛,邹佩珠是农历7月7日出生,正与牛郎织女的故事相应,一时传为佳话。

  1944年冬,李可染在重庆举办画展。徐悲鸿写了序言,家住北碚的老舍先生写了一篇评论。评论说:“在穷苦中,偶尔能看到几幅好画,精神为之一振,比吃了一盘白斩鸡更有滋味!幸福的很,这一次入城就赶上了可染兄的画展。”李可染的画展,自然是少不了各种构图的牧童与水牛的,然而老舍的评论,着重谈了人物画:“论画人物,可染兄的作品恐怕要算国内最伟大的一位了……可染兄极聪明,他把西画中的人物表情法,搬运到国画里来,于是他的人物就活了。他的人物有的闭着眼睛;有的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有的挑着眉,有的歪着嘴,不管他们的眉眼是什么样子吧,他们的内心和灵魂,都由脸上钻出来,可怜的或笑着的活在纸上,永远活着!”

  老舍在抗战重庆留下的每段文字,对今天的重庆人而言,都是珍档。而“师牛堂”李可染的绝技,竟是在金刚坡的牛栏边练出来的。也可以说,歌乐山下那头水牛,是李大师功成名就的最初模特。这不能不说是传奇。

  大轰炸的纪念物

  李可染在陪都亲身经历大轰炸,这里有一则轶事一天,他从金刚坡到城里去办事,顺便买了几本书。空袭警报突然拉响,人们顿时乱作一团,他也只能跟着慌乱的人群跑到附近的防空洞里躲避。轰炸过后,警报解除,人们又急急忙忙地往外撤,撤时比躲进去的那阵子还要乱。李可染夹在人群中往外挤。人散尽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手里的书已经不知去向。他返身回去寻找,并没有找到,正无比失望,忽然觉得脚底下踩着个什么东西,俯身一看,原来是一支毛笔。丢了几本书,捡得一支笔,得到的明显抵不上失去的。他本来还想把毛笔物归原主,可四周早已空无一人,只好作罢。

  回到金刚坡,李可染随手拿起捡得的那支毛笔试纸,没想到还挺顺手,特别是画古代人物,尤其是画仕女,笔下的线条简劲、潇洒,时而细如游丝,时而轻若浣纱,效果极好。李可染高兴得不得了。他把这支笔一直带在身边,后来抗战胜利,到北平教书时还带着。

  这支笔,可染大师随身带了多少年?解放后还带着吗?缺少资料记载。倘若1956年到重庆写生,画《夕阳中的重庆山城》时,仍旧用这支笔,那么,这是除开金刚坡那头“牛模特”而外,李可染大师与重庆结缘的又一传奇。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