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调查采访发现,近年来贪图虚名、权钱交易、结帮营私等丑恶现象在国内文化艺术界时常出现,这种文化腐败损伤了文化艺术的健康发展,而且与个别党政官员的腐败息息相关。某地有人曾花上千万元收藏了一位书协主席的字,结果这位主席下台后,字贬值到100万元。(3月31日新华网)
通胀时代,书画艺术品因为保值、升值功用,为藏家青睐。千万元藏品贬值到百万,赝品不过如此际遇。落得如此荒唐,不过是时位之移人——— 台上时,值千万元;下台,就只有百万元。不是艺术作品贬值,是本身因为权力而溢价——— 千万减至百万,“书协主席”的头衔溢价900万元,权位的市场价格得以显现,无怪乎文化艺术圈人士不怕斯文扫地,也要纷纷跻身官场——— 好处实在可以看得见。
购买者,也不算冤大头,下台书协主席的字还值100万元,倒也显示出主席的真材实料。遇上更加滥竽充数者,冲着当时的权位,一文不值的书画您还不照样得买!当然,既然是场交易,谁都不会犯傻,任由商品贬值。花大钱购买权势者的书画或什么艺术品,一来可以取悦权势,获得行事方便;二来可以狐假虎威,捞取好处。不是曾有某地某人,凭着从当过领导警卫的老乡那里弄得一幅领导书画,一路招摇撞骗,也混上了个一官半职,要不是过于贪婪事发,倒也安然无事。
腐败存在,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利益输送媒介,书画艺术品被选中,借助儒雅嗜好,只是权钱交易双方之间寻求个心理安慰。除此之外,与艺术品、艺术家的自身价值是不大相干的。因为艺术品、艺术家的自身艺术价值,根本不能通过一时间的商品价格与价值去评判。
真正的艺术品、艺术家,在早先都是没有身价的。而艺术品的交易市场,也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历史沉淀,才能对艺术品有新的价值发现。梵高的油画现在价值连城,但他生前穷困潦倒,甚至只卖出过一幅画。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曾断言,艺术作品在经济市场上,遵循的是胜者为负的原则——— 在当时兑现的商品价值越高,在未来的艺术评判上获得的价值会越低。这样看来,倒不用文化艺术工作者太去操心腐败不腐败的问题,他们只管用心创作,反腐倡廉的任务他们难以胜任。 □赵强
(原标题:[来信/来论]从千万到百万,权力的溢价与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