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超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起源于六千年前半坡人的彩陶刻画符号,是中国独有的文字系统。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最早见于甲骨文中的“合文”又称“合书”,是中国文字学中一个特定的术语,通常是指古文字里由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写成貌似一个字的样子。如传世的甲骨文中就有“一月”、“上下”、“四方”、“十朋”、
“正月”等“合文”,金文中也有“五十”、“辛卯”、“大夫”、“子孙”等“合文”,秦汉时期的简帛盟书中也有类似“合文”出现。到后世又有人踵事增华,利用汉字楷书或行书中的独体字,通过巧妙地利用汉字结构中的部首、笔画的互借变化,以及文字内容释读顺序变化等因素,创作出具有民俗性喜庆吉祥气氛的“合文”书法。这种书法人见人爱,在民间广为流传,被称为传统书法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
笔者书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于谋勇,自幼喜爱书法。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文革”中度过的。那时风行的“黑板报”、“大字报”之类的政治任务,成为他展示才华、探求书法艺术的最佳阵地。迄今他回味这段难忘的经历的时候,仍坚信那是他少年求学时期不幸中的幸事。青年阶段他步入社会,仍不忘舞文弄墨、临碑习帖。到不惑之年,他好学不止,分别拜师张荣庆、欧阳中石门下,习书悟道,乐此不疲。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与探索,于谋勇独创了一种由某一特定内容创作出的行草“合文”榜书作品。他利用行草书的书写技法,巧妙地将“寿在百岁外”这五个汉字糅合在一起;只要用一笔回环连贯的行草书写,即可一气呵成,形成一个浑然一体的“寿”字行草榜书。不难看出,这一笔书合文“寿”字之上为一草书“在”字,
“在”下引出“百”字,两字引带处互借“一”横,“百”字下引出草书“岁”,结尾草书回环一笔加右上一点,便是草书“外”字。如此,五字合成为一个行草榜书“寿”字,释读为“寿在百岁外”。观者观后无不惊奇称羡。
当问及为何突发奇想创作出了“寿在百岁外”之“合文”榜书“寿”字时,于谋勇说,那是2004年,他在海南旅游观碑时“顿悟”所产生的灵感。当时,他看了海瑞为母亲七十寿辰所写的一通“寿”字碑。这个看似普通的“寿”字,细细品味,居然可以分解为“生母七十,生老百年春来寿”。不禁使于谋勇感叹书法艺术的奇妙精深。这个“寿”字,更使他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联想到“寿在百岁外”这个寓意深刻的美好词汇,于是他把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融入到“寿”字文化中的创意便应运而生。这个包含了“寿在百岁外”之“合文”
“寿”字一笔书问世后,就广受各界好评。2009年,他进入成熟期的“寿在百岁外”之一笔书“寿”字入展了在北京举行的国庆六十周年书法邀请展,期间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和各界人士的关注。同年,他独创的“寿在百岁外”一笔书之“寿”字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知识产权证书。2008至2009年,于谋勇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张荣庆书法艺术工作室做访问学者期间,张荣庆对其做了如下评价:“精研书法,提升很快。尤对草书‘寿’字做了深入的独出心裁的研究,终于创制出一个包含有‘寿在百岁外’寓意的榜书‘寿’字。结体修长而平稳,用笔沉稳而洒脱,气局宏大而不俗。”2011年,于谋勇将其创作的“寿在百岁外”合文一笔书“寿”字榜书送与中国书协顾问刘艺,祝贺他八十华诞。刘老观后,挥毫写下了“别开生面”四个大字作为回赠,并给予于谋勇的这一独创性成果很好的评价。同年,人民大会堂、中国文字博物馆分别收藏了于谋勇的“寿在百岁外”一笔书“寿”字。
近年来,于谋勇利用其独特的创意,与北京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微博])合作,将“寿在百岁外”合文一笔书“寿”字开发成旅游文化产品,如各种工艺瓷盘、车挂、邮票、明信片、福寿瓶、文化衫等。这都成为了传播“合文”一笔书“寿”字文化的载体,广受社会各界欢迎。于谋勇不遗余力地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书法艺术产业化之路。2012年9月,在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于谋勇代表山东省展示了他的“福”、“寿”书法文化产品,并现场挥毫,受到参展领导和观众的好评。同年12月,在山东省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上,于谋勇被授予山东省书法事业贡献奖。
于谋勇的另一代表作品———“人生万福中”一笔书“福”字榜书作品,随之应运而生,并与“寿”字一笔书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凡具有书法常识者,通过析字法便不难看出,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组成的这个“合文”一笔书“福”字,其行草笔意一气呵成地把“人”、“生”、“万”、“中”四个字统一糅合于行草“福”字之中。如行草“示”字旁的上部为“人”,下部为“生”,“福”右上部的“一口”的行草书为“万”,并借字的整体外形为“福”,“中”字巧妙镶于“田”里,这样“福”中有字、字中有“福”,浑然一体,令人拍案叫绝。“人生万福中”一笔书“福”字,因此被公认为是他的“寿在百岁外”合文一笔书“寿”字榜书作品的姊妹篇。
其师欧阳老观其作后说:“于谋勇的‘寿在百岁外’一笔书‘寿’字破了中国约定俗成的一个词组———长命百岁(这个命题)。”笔者以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中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于谋勇的“寿在百岁外”一笔书“寿”字和“人生万福中”合文一笔书“福”字应运而生,俨然是在传统“福寿文化”呼唤下,成为珠联璧合的一对双子星座。毋庸讳言,这是一个憧憬美好、充满期待的命题,为建设美丽中国、和谐家园增添了一个新的书法文化符号。于谋勇的这一独特的文化创意,无疑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寿在百岁外(寿)”、“人生万福中(福)”,这对“一笔书”寿、福榜书,从字面上看,给人感觉颇像一副具有象征意义的对联。尽管它并不是一副严格意义上的对联,但却巧妙地将千百年来人们希冀的“福寿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前者讲寿,后者说福,有寿有福,方为完美。笔者以为,大雅即大俗,大俗即大雅。“寿”与“福”这两样人间最美好的东西,尽管其客观表现形态完全不一样,但其本质上是殊途同归、至善至美的,这无疑是所有善良的人们共同向往和追求的梦想。
纵观谋勇兄近十年来的作为———孜孜不倦、善于思考、敏而好学、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福寿文化的研究,由此成为当下探索“福”、“寿”字“合文”书法艺术创作的先行者,并终成正果,是值得祝贺与期待的。于谋勇的过人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其书法艺术上的造诣如何,而是他成功地阐释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能量,通过传统书法艺术的表现技巧,巧妙地把“福寿文化”融合在一起,开辟出一条书法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新途径。此举诚乃造化苍生、功德无量,有道是“应物希声,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