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杨延武
周而复(1914-2004年),当代著名作家,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书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常务理事等。周而复是一位多产、高产作家,对中国文化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出版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杂文和文艺评论等共计1200万字,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日、越、俄、英、意等国文字,许多名篇被收入教科书,拍成影视剧。此外,周而复书法艺术造诣颇深,郭沫若称其书法逼近“二王”。赵朴初诗赞《周而复书琵琶行》:“欧书端严可南面,气清骨重胎羲献。白公长歌千载传,琵琶实胜长生殿。”启功诗云:“神清骨秀柳当风,实大声洪雷绕殿。初疑笔阵出明贤,吴下华亭非所见。”
我与周而复是遇然相识的,我眼中的周而复是一位和霭、慈详的长辈。那还是在文革期间,我还在中央财经学院上学,有一天,我到姑父王顺桐家去玩,姑父外出,家里没人,我坐在楼梯上等,这时从楼外走进来一个个子较高的人,他好奇地问我:“你是谁家的孩子?为什么坐在这里?”我回答说:“我是王顺桐、周盼(我的姑父、姑姑)家的孩子,进不了门,在这儿等。”他回转身来,对我说:“我认识他们,上来吧,到我家坐会。”我就随他上了二楼。走到屋里,感到很乱,他说:“随便坐吧!我也刚从牛棚回来没几天,现在每天仍去机关参加上班,就是被斗来斗去,或者陪斗别人。”他对我介绍了自己,他说:“我就是那个写“大毒草”——《上海的早晨》那本书的周而复。”我说:“我看过你写的《上海的早晨》,但那时候它还没长成‘大毒草’。”他笑了,他说:“你看得懂吗?”我说:“当然。我还看过许多名著呢!”他这才问我上什么学?我说上大学,因为学校武斗才出来的。他说:“我还以为你是中学生呢!小看你了!”于是我们聊了会书。我问他怎么会以资本家为题裁?他说,他曾在上海统战部工作,和资本家长期接触,比较熟悉他们。又说起了“大毒草”,他和我都不明白“毒”在何处?在那个特殊的政治环境里,他和我的父(杨拯民,前任政协主席)母一样,从一个革命者变成了被革命的对象。
后来,我告辞的时候,他对我说:“说了会儿话,现在心情好了许多。以后你来看姑姑时,也来看看我,好吗?”我答应了他。
后来,我再去姑父家,便会去看看他。有时在,有时不在。有次去,看到桌子上摆满了纸、笔、墨,他正在写字,看到我,说:“我这就写完了。”我站在那儿看他写,写得挺快。住笔后,他说:“我给你写一张吧!就写陈毅的诗好吗?”我说好,于是就有了这张条幅,内容如下:
“二十年求是与非,一生系得几安危?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
回来后,我的男朋友胜雪(后来成为我丈夫)看到他为我写的条幅,非常喜欢,于是我又求他为胜雪写了一幅。仍然是陈毅的诗: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物到极时终必瘦,天翻地覆五洲红。
陈毅同志三十五岁生日寄怀
现在看着这两张条幅,为什么都是陈毅的诗呢?因为这诗确实反映了在这场浩劫中这一代革命人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期望。
后来,我离开了北京。等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回到北京时,早已物是人非。
有次听父亲说曾和周而复一起去美国访问,同行的人议论说周架子大等等,我反驳说:“根本不对,周伯伯和蔼可亲,对人热情。”父亲问我:“你怎么知道?”我说我们是老熟人了,还给他看了周写给我的条幅,父亲笑着说:“他的字很漂亮,能送给你,说明和你关系比我好,好好保存吧!”
又后来,听说他因为在日本参观了靖国神社受了处分,等等等等。我想一个写东西的人去参观、去体验,就犯了错了,太冤枉了吧!这么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怎么有受不完的罪?
每看他为我写的字,我就仿佛看到他慈祥的面孔和侃侃而谈的满腹经纶。他是一个内秀的人,人如其字。
注:本文作者杨延武系杨虎城将军的长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