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画痴隐居永乐宫16载:耗资百万临摹壁画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画痴隐居永乐宫16载:耗资百万临摹壁画

画痴隐居永乐宫16载:耗资百万临摹壁画

作者:佚名      中国书画编辑:admin     
妻子汪国云帮刘庸之整理作品 妻子汪国云帮刘庸之整理作品 刘庸之在作画 刘庸之在作画

  5月14日早6时许,静谧的芮城县城北永乐宫里,一串脚步声由远及近,一名中年男子背着画夹,右手拎着塑料水瓶,穿过一道道半圆拱门,来到院西的画室,开始了一天的临摹。

  这是16年来,每天在永乐宫上演的一幕。16年前,他从湖北背井离乡,来到山西,以“宫”为家,隐居永乐宫作画。16年来,他终日与花鸟为伍虫草为伴,倾尽心血按照1∶1比例完成永乐宫全部1000余平方米壁画临摹。他叫刘庸之,今年60岁。目前,他已经完成永乐宫全部壁画彩色摹本,白描摹本也进入收尾阶段,他也将因此成为独自临摹永乐宫所有壁画的第一人。

  清晨日暮,开馆闭馆的时候,刘庸之总会准时出现在大殿门口,背着画夹,拿着塑料杯。“他从不迟到,但也从不影响正常的闭馆工作。16年,从44岁到60岁,刘庸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调色、上彩、临摹绘画。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建筑、花卉、装饰等物应有尽有,桌布、栏杆、城墙形态丰富各异。

  隐居山城一心作画

  地势低洼的临摹室里,两盏幽暗的节能灯管闪着阴柔的白光,一张由六张书桌拼凑而成的“大桌子”上铺展着一幅皮纸,这正是刘庸之即将完成的永乐宫壁画白描画作。此前,这里曾是永乐宫搬迁(1958年永乐宫从黄河边整体迁移至现所在地)时建造的临时保管仓库。刘庸之于2010年搬到这里,馆长特许将这间屋子作为他的专用画室。搬来前,他一直待在隔壁院子里的公共旧画室作画,说是画室,其实就是一间旧瓦房。2010年夏季时逢暴雨,天气连阴半个多月,馆长才决定将画室搬进仓库,就在搬迁后的第三天,原画室的瓦房顶就塌陷了。

  永乐宫又名大重阳万寿宫,始建于元代,先后历经110多年才建成,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建筑群。三清殿,永乐宫主殿,与纯阳殿、重阳殿合称永乐宫三大殿。与其他两殿相比,三清殿中的壁画因画工精美绝伦而被众多来此临摹壁画的画家奉为“永乐宫壁画精髓”。

  推开三清殿大门,三位天尊像正襟危坐大殿正中央。环顾四周,4米多高的墙壁上“立”着各路神灵。仙女们躬身侍立,表情不一,手持各种乐器、身着广袖衫,体态轻盈、惟妙惟肖,就着昏暗的光线,仿佛可以看到她们当年的绝代风姿。距离墙面一米处,为了保护壁画,工作人员拉起了防护栏杆。刘庸之说,栏杆是后来加的,他刚来这里时还没有。

  壁画太高,再加上大殿内采取了避光措施,仰着头看,也只能看到一半。刘庸之向工匠师傅借来高凳,他一手扶高凳,一手端着画板,微胖的身材把高凳压得吱扭作响。大殿的管理员提醒他慢点,有时会主动过来扶一把。高凳的顶端极窄,只容一个人坐下,刘庸之在上面一坐就是多半天。在一尺见方的高凳上,刘庸之曾经因为太困而睡着过,也因为两腿发麻而被困在上面下不来。栏杆设立之后,他就照着画册临摹,然后再对照大殿一一核对。

  由于年代久远,常年氧化风蚀,现在永乐宫壁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褐色或浅灰色蜕变,刘庸之总为此而感觉“时间紧迫”,他一边向记者讲述,一边继续挥动手里的画笔。

  壁画研究室主任范爱珠从小在永乐宫长大,她的父亲曾是永乐宫的老馆长。刘庸之到这儿时曾和老人一见如故,“两人都视壁画为生命”范爱珠说。16年前刘庸之初到芮城时,范爱珠的女儿刚开始蹒跚学步,现在她已经上大学了。如今范爱珠也成了刘庸之的学生。

  在范爱珠的记忆里,总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晨日暮,开馆闭馆的时候,刘庸之总会准时出现在大殿门口,背着画夹,拿着塑料杯。“他从不迟到,但也从不影响正常的闭馆工作。”

  在永乐宫,几乎人人都知道有位“刘老师”,但能够把名字和相貌对上号的却只有范爱珠和几位看护壁画的工作人员,大家对这位低调的“刘老师”知之甚少,“刘老师平时话不多,你看到他的时候,要么他在画画,要么在去画画的路上。”范爱珠说。

  花鸟为伍虫蚁为伴

  刘庸之话不多,衣着很朴素,留着稍长的胡须,是个身材微福的非典型南方人。1997年来永乐宫时,他44岁。那一年一场车祸让他腰部受伤,在医院养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毅然放下工作,只身来到永乐宫。

  此前,刘庸之在襄樊市(现为襄阳市)已很有名气,他擅长油画,是该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省美协会员。1994年,刘庸之自费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在徐悲鸿画室进修。临摹永乐宫壁画是各大美术院校“国画”的必修课。刘庸之很早就知道,永乐宫不仅是我国壁画的经典之作,也是闻名世界的一座艺术宝库。

  初到永乐宫,刘庸之并没有做常驻此地的打算。虽然美术科班出身的他,一直十分喜欢唐宋宫廷画派的工笔画技艺,而永乐宫壁画恰是元代时期宫廷画师没落后,宫廷画家遗风的最完美体现,但那时的刘庸之只把“去永乐宫临摹”当成一次再正常不过的度假旅行。

  没成想,第一次走进永乐宫,刘庸之就对这280多位衣着精美的将士、玉女叹服不已,“我们的先人智慧是多么无穷!”刘庸之感叹,那天起,他作出决定,“留下来,画个遍!”

  让刘庸之安心住下来的,除了壁画精美远超他的想象外,还有家人的极力支持。妻子汪国云是湖北一位颇有名望的高级美术师,擅长写意画。刘庸之试探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得到了汪国云的支持。在刘庸之离家的16年里,汪国云独自一人承担起了照顾女儿上学、成家的所有事宜。就在上个月,她办理了退休手续,第二天就买了火车票,连夜赶到永乐宫。

  “我最放心不下他的身体!”汪国云担心丈夫不会照顾自己,以前隔三差五总要来趟永乐宫,每次小住两三天,再赶夜车回去。

  芮城天热,初夏刚到,画室外的草丛里长满了粉色的月季花,刘庸之在里面作画的时候,汪国云就坐在门外画花画鸟。

  从画室门前透过拱门向外望去,一间残破的瓦屋外,长满了一人高的蒿草,蔫了的牵牛花散落其中,像是刻意的点缀。汪国云介绍说,那就是刘庸之先前所在的画室。顺着拱门追出去,花枝攀着树干肆无忌惮地向上伸展,丝毫没有收敛的架势。绕过门前的小花园,脚下只有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羊肠小道。

  一路上,一只灰白相间的小狗始终相随,汪国云说那是条流浪狗,“我来了之后,偶尔给它喂点吃食,现在和我亲着呢,傍晚的时候还跟着我去散步呢!”

  小路的尽头是刘庸之的居所。三间瓦房中的两间已经荒废,深埋在蒿草中只露出房顶。刘庸之住在最东面的一间。门外的屋檐下,挡板围成的简易厨房里,总会有老鼠的光顾。门前的躺椅是汪国云从家带来的,她和刘庸之坐在这里曾亲眼看到过蛇从门前的草地“嗖”地经过,俩人被吓得半天没敢动弹。

  屋子分里外两间。外间很空旷,两只装有四季衣物的皮箱,一个套着报纸、今年还没用过的立式电风扇,门后还堆放着两棵大白菜。里面一间很狭窄,十多平米的屋子里除了一张双人床,就是一张同样大小的书桌,上面堆满了规格不一的宣纸,用过的,没用过的,杂乱地陈放。

  16年来,刘庸之日出而画,日落而息。饿了煮点挂面吃,头疼脑热了就躺在床上睡一整天。汪国云从湖北买了台呼吸机,刘庸之说没必要,他把机器藏在了帘子后面。直到上周,刘庸之为了赶画,熬夜到凌晨两点。回到住处睡下,他突然感觉“呼吸困难,胸腔像被什么东西压住了似的”。汪国云从床上跳下来,扒开帘子,拽出呼吸机,十多分钟后,刘庸之摘下呼吸机,汪国云被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为了利用一切时间作画,刘庸之16年中只回家过了6个年。他回不去的时候,妻子和女儿就赶到芮城与之团聚。在她们带来的年货中,有一半是颜料和毛笔。

  刘庸之把永乐宫称作“做学问的地方”。刚来时,为了静心作画,刘庸之屏蔽了一切与外界的联络。电话、收音机、电视他一件没带。2001年9·11之后不久,一次刘庸之坐火车回家。“大家一路上都在谈9·11,我当时竟不知道9·11是什么?”刘庸之母亲的一句话则惊了全家,“我儿本来就不爱说话,现在说话舌头也捋不直了!”那次回来时,女儿把自己的手机塞给父亲,说什么也要让他带着。

  16年自费临摹绘画耗资百万

  16年,从44岁到60岁,刘庸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调色、上彩、临摹绘画。16年中的许多日子,他都是在这些阴冷、潮湿,掺杂有霉变气味的大殿里度过。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建筑、花卉、装饰等物应有尽有,桌布、栏杆、城墙形态丰富各异。时间久了,刘庸之的痴迷引起了馆里领导的注意,不但免去了他的房租,还专门给他腾了间专用创作室。刘庸之每天的工作量都在10到16个小时。

  2003年是刘庸之生活最困苦的时候。那一年,岳母去世,汪国云悲伤过度,患了病,刘庸之用于绘画的开支很大,而家里此时已捉襟见肘。他咬牙偷偷中断了临摹。当时山西一家大学给他发了“客座教授”聘书,管吃住,每月支付一定报酬。刘庸之的母亲得知后给他打来电话:“人的一生总要做点事情,认准的事就干好干完美。”两个月后,刘庸之辞去“教授”,回到永乐宫。

  16年来,刘庸之用于临摹壁画的开支在近100万元,每年单投资作画所需的金箔、矿物颜料就得四五万元。而他在永乐宫的花费全是自费,主要来源为单位改制时所入股份的分红和亲人的“赞助”。

  外面装裱费用不菲,每次回家,刘庸之总像个愚公,背着几十斤的作品回家进行装裱。现在全家老少都参与进来,逢年过节,家里就像个装裱工作室。

  近年来,刘庸之还免费培养了十几名艺术人才。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和本地的学生都愿意请他指点一二,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把所学传播给学生。

  1958年永乐宫搬迁时,文化部、文物局曾组织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的几十位师生,历时7个多月,将永乐宫1000多平方米壁画临摹下来,摹本现存于故宫博物院。搬迁之后,曾有3位国内著名画家用10年时间临摹三清殿壁画。而对于独自一人完成永乐宫全部壁画白描和彩色临摹的刘庸之,永乐宫壁画研究室主任范爱珠这样说,“应该是惊世骇俗的了!”

  再有两三个月,刘庸之即将完成白描壁画临摹。明年春天,他将带着自己的作品去北京展出。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