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书法爱好者会感到,书法家钟镝今年在陕西书法圈是一个热词,经过多年的沉潜,他的首个个人书法巡展《镝》即将开始,而巡展的首站则设在了华商美术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钟镝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这次巡展,将数十年对书法的思考呈现出来,与书法界的同仁研讨切磋。
观点
书法艺术没有边缘化,而是卡拉OK化
对于书法艺术在当下的位置,可以说众说纷纭。在大多数人连笔都很少拿起的当下,很多人认为,书法是被边缘化了。不过钟镝认为,书法没有边缘化,而是卡拉OK化。“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书法的本体是什么?很多书法的学习者和爱好者还没有找到书法本质的东西。那就是文化的传承。中国书法是有传承的,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也就是法度。不能用普通写字的审美标准,甚至是当下设计师的标准来衡量书法艺术,从唐代开始,书法作为一个专门的艺术被官方设立研究机构后,就形成了自身完善的审美标准。”当年钟镝临摹颜真卿《勤礼碑》几可乱真,他从唐代书法家作品的临摹与领悟之后,开始学习魏碑,“我把关于魏碑的所有资料找到,差不多有两百多种吧,我是用了将近十年通临了一遍,我特别喜欢北魏的这种风格,也是我现在书法的主要风格吧。”从他的书法研修之路可以看到他对于书法艺术有着自己近乎苛刻的标准。
传承
老先生教给我的不是书法风格,而是书法的传统
钟镝师承陕西书法大家卫俊秀、陈少默、曹伯庸。当年他一周要去几位老先生家里七八回。他拿着自己写的字给老先生们,他说:“当他们真的离开我之后,我越来越觉得有些东西潜移默化对我的影响和帮助”。钟镝说,老先生教给他的不是什么书法风格,而是书法的传统,传统的审美标准是怎么样的,历史上什么书法是好的。“我年轻时,他们说的好书法,我也看不懂。这就是我说要学书法史的原因。都说是笔墨当随时代,但这需要按照大的整体的规则去运行,如果你破坏了这种规则,没有按照传承和文化脉络来,那么所谓创新恐怕也不会持久。”
因为对书法史和篆刻史甚至美术史的钻研,让钟镝的书法不仅有来历和传承,更在拥有了筋骨后,可以展现出自己的风格来。“我并不想当一个学者,学习书法,包括国画,重要的是对艺术的理解,就是说,我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才知道什么是好的书法,我读这些书的目的,其实就在于我到底应该把书法写成什么样才是好的,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体系的。”
风格
陕西人蹭倔的性格特征影响到我的书法
钟镝的书法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我对自己书法的理解和认知,就是现在汉魏的风格。这有很多原因,首先我的老师当年写的也是汉魏书法;其次我读书法史,觉得可能在唐之前才是中国书法真正的精神和核心的东西,书法的根都在秦汉魏。还有就是和我生活在西安有原因,我喜爱秦砖汉瓦,耀州碑林中北魏石刻我也多次去实地考察,还买了原石拓片;最后陕西人那些蹭倔的性格特征也会影响到我书法的风格。”钟镝说。
钟镝说在华商美术馆的首展上,他有两种类型的作品,一种作品用蔡伦纸写就,在写的形式与装裱设计上,都有点当代性。还有一批则是他正常的、传统的书法写作。“我想形成一种对比,也是展示出自己在书写上的多种可能性,展示书法的力量”。
对于艺术的爆发期,钟镝认为自己其实只是认真写字、刻印,交往,而所有最后的成就都是因此而来的机缘巧合。
本报记者谢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