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何澄及其子女捐赠展在苏州博物馆展出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何澄及其子女捐赠展在苏州博物馆展出

何澄及其子女捐赠展在苏州博物馆展出

作者:佚名      中国书画编辑:admin     
宋人消夏图 宋人消夏图 罗聘《兰花册》之一 罗聘《兰花册》之一

  “袖将搏虎屠龙手,来作移花种竹人。”正在苏州博物馆[微博]展出的《灌木楼藏珍——何澄及其子女捐赠展》上, 1933年绘制的《灌木楼图》跋文中,藏书大家傅增湘如此概括灌木楼主人何澄的人生。

  何澄,出身山西科举世家,辛亥元老,后定居苏州,在十全街先后建起了“两渡书屋”和“灌木楼”。对今天很多人来说,这个名字已然陌生,但在民国时期,他却是军政两界的风云人物。在苏博,他以收藏家身份回归公众视线。苏博原馆长张欣向记者介绍:“这个展览,何澄及其8位子女捐赠的文物共有952号1374件,珍贵文物达上千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罕有其匹。”

  何氏旧宅藏国宝

  展厅的第一件展品,是《麓山寺碑》北宋拓片,为唐代李邕所撰并书,这套拓本是目前年代最早、文字最全的拓本,纸质韧厚,墨色醇古,书法遒劲,字字飞动,堪称绝品。

  第二件展品是南宋绘画《宋人消夏图》,取材唐中宗时复国有功而封郡王的张柬之、敬晖等五人消夏雅集:画面中人或凝神谛观,或相与评赏,书僮在旁侍应张罗,画家将衣纹、叶片绘得精准圆劲,树叶之石青点染,鲜丽夺目。

  何澄所藏文房雅物,其中香墨的收藏数量和品质被认为仅次于北京故宫[微博]珍藏。捐赠文物中有一件明代万历方于鲁夔龙尊墨是一级文物,背面有朱多炡1584年写给制墨大师方于鲁的离合诗。朱多炡是朱元璋儿子朱权后裔,也是清代大画家八大山人朱耷的祖父,他的诗作给墨品增添了一段佳话。另一件方于鲁的鞶鉴图墨,墨背有“晓月清波皎雪澄河”八个字,奇妙之处在于,这八个字从任意一字开始,正读倒读都可成句,共有16种读法,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回文法。

  “这批捐赠文物的来历颇为传奇。1937年11月,日军侵占苏州前夕,何澄在逃难上海前,将个人所藏古物藏匿于‘两渡书屋’浴室上方的阁楼内。1946年,何澄在北平因脑溢血去世。1955年苏州南园饭店工作人员对何宅进行修缮,这批文物才重见天日,何澄8位子女一致同意将这批文物捐赠给国家,最后以何澄三女儿何泽瑛的名义捐给苏博。”

  藏品里的百年家族

  何澄祖籍山西灵石县两渡村,两渡何家是清代延誉百年的科举世族,何澄的一部分藏品,就源自其曾祖何道生。

  展览中有一套扬州八怪之一罗聘赠送给何道生的《兰花册》,全为无山无石无土枯兰,极简中见千姿百态,疏朗中闻旷谷幽香。何道生与罗聘相交甚笃,以画鬼闻名的罗聘,曾有八幅《鬼趣图》,作好后请众多名家题跋,何道生所题长歌是150余人中最长、最有趣的,他称罗聘“双瞳碧色洞幽界,万鬼不敢藏其身。有时独坐与鬼语,鬼拜稽首祈写真。两峰(注:罗聘号两峰)大笑不忍叱,起夺令升董狐笔……”。

  除家传外,何澄也经常光顾北京琉璃厂的古玩店,尤其是山西老乡开的“英古斋”。展厅中有一件明代王鏊的草书七律,运笔劲利。巧合的是,何澄的妻子王季山,正是王鏊的十四世孙女。在王鏊七律草书上,何澄题跋道,其“书法亦瘦勒峭拔,有似其人”, 王鏊因为太监刘瑾专权跋扈,遂辞官回乡,何澄称他购买这件文物,“非仅欲保存文物,重公之气节、文笔也。”

  展览中有一件《灌木楼图》,见证了何澄与当时文化名流的交谊。以何澄的顶尖收藏,灌木楼吸引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字画、吟诗作画,遂成江南名楼。1933年1月3日,灌木楼又举行了一次雅集,吴湖帆、张大千合作了灌木楼主图,陈子清加绘小桥流水,彭恭甫缀石灯、石龛,谢玉岑赋诗并记。这幅作品把雅集地点画在两渡书屋,却把何澄画在灌木楼头,远远望着大家的一笔一墨。1月15日,何澄携《灌木楼图》至吴湖帆的“四欧堂”,叶恭绰认为,画面不应只有何澄而没有其妻王季山,建议将楼头的何澄渲成女相,于是何澄动手将自己改为女相。同年,何澄请傅增湘题诗,于是便有了本文开篇所引诗句。1940年,趁好友宣哲造访之际,何澄请他再作一幅《灌木楼图》,宣哲专门在“灵石何寓”内画了一个持帚扫院的人,即何澄,填补了傅增湘“满庭空翠何人扫,为写将军辟世心”诗句的空白。

  为汪伪集团“摆摊卜卦”

  抗战期间,何澄以诗为匕首,痛斥侵略者和南北汉奸,被称为“打油博士”。

  要谈何澄风骨,不能不提展览中一件民国微雕高手于硕为何澄所制的《真山卜隐图》。作品正面为两棵挺拔的松树,枝杈缠绕,伞盖着“真山园”的屋顶。何澄着明人衣装,端坐屋内,明式几案上左置卦签一桶,右摆相书一函,外面等待自封者有马、驴、猪、蛇、牛、猴、鸡、鼠、兔、狗,为让人不齿的十畜。画面旁还刻录了何澄自撰的两首诗,其中一首写道:“何老真山摆卦摊,王侯将相到门栏。流年好坏时时问,末日升沉处处攒。得失喜忧关气色,正邪喜恶见心肝。可怜徒抱哀悲愿,指点迷津悔悟难。”象牙牌的背面则刻了何澄的19首打油诗,诗中将甘当汉奸的汪精卫比喻成“逃妾”,自以为傍了一个宠爱自己且有钱的姘头,但这个姘头家底不厚,在中国战场被打成穷光蛋,且“纳妾”太多,新纳他为妾只想榨取更多利益。诗句通俗明快,竭尽讥讽挖苦之能事。令人称奇的是,19首诗1126个字,镌刻于六厘米见方的象牙面上,全凭目力和手感运刀,笔划细若蝇须,诚乃大师之作。

  时光荏苒,在何澄去世40多年后的1990年,何泽瑛的大女儿刘意达遇到了在南京博物院工作的一位同学,提起日寇侵占苏州前外公曾将一批印章藏在灌木楼南面的假山上,何家想把这批东西找出,捐给国家。几天后,办好手续的南博工作人员随何泽瑛来到南园宾馆,顺利找到了一个装着72枚印章、印材的青花罐,随后将这批何澄珍藏的精品捐给了南博。这批文物中有一方“半亩之田”,印文为:

  置半亩之田,构茅屋数椽,僮仆一二,知己两三,喂鸟、养花、钓鱼、登山,春坐海棠花下听鸟喧,夏卧杨柳阴间摇轻扇,秋日黄花满径酒中仙,冬来梅雪北窗前,布衣御寒安中年,不求闻达事不管,始是我平生之愿。

  何澄身处时代洪流,做了轰轰烈烈的事;经历时代淘洗,保持了铮铮铁骨和民族气节,以入世之心做事的同时,以出世之心为人,始终保留着一方隐逸自由的精神世界。当人们观赏这些文物时,可以体会到这种心境,而这正是中国传统的“士”的精神。

  本报记者 王宏伟 龚 倩

  苏州博物馆供图

  (部分史料参考苏华、张济所著的《何澄》一书。三晋出版社出版。)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