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发布黑名单封杀“古玩黑专家”
东方网6月13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近年来,在艺术品投资给人带来丰厚回报的同时,造假、售假、拍假现象也愈演愈烈。 “现代作伪规模大,范围广,手段高,骗人多。在各地古玩城里的大多数古玩店中,从书画到古陶瓷,从石刻到玉器,从古籍善本到古典家具,从古兵器到青铜器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要什么有什么,只是没有一件是老货。当前市场上真古玩大约仅占5%左右。”近日,市人大代表许鸿蕨专门向市人大建议,尽快制定古玩收藏品市场管理条例,将之纳入5年立法规划。为上海打造远东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
【案例】
商朝黑陶鬲几千元一个
某古玩店,从商代、西周到唐、宋、元、明、清及现代的陶、青铜器、佛像、唐三彩、玉等应有尽有。
该店铺中,一个古色古香、带着出土文物气息的器物引起记者的注意,这个三只脚的器皿,颜色陈旧、面貌沧桑,瓶底还留着点尘土。 “这是黑陶鬲,商代的。 ”店主H先生说。
H先生表示,这样的陶鬲,在北方价值昂贵,在南方则稍许低价。他和妻子家中世代收藏,店中的古董,部分是当年低价收购而来,部分则是从其他藏家处收购而来。
在这家古玩店中,随便转身,便有可能发现令你倍感兴趣的古董。唐三彩侍女组像,汉代的鸳鸯和田玉把玩件,元代的青花凤凰牡丹纹广口瓶,西周的青铜鑸、清代的易经书等等。有些价格听上去也颇为让人能够接受。如前文提到的商代黑陶鬲,仅需数千元即可藏入平常百姓家。那个汉代的高古玉鸳鸯把件,开价也只是2-3万元左右。而针对记者的询价,店主更是一再强调,购买古玩,大多都是买家珍惜喜爱,讲究合眼缘,谈价格则太俗,人们不是冲着它的价格而来的。
谈及高古玉的分辨时,店家拿出紫外线手电筒,说一是高古玉的触摸感非常舒适,特别光滑和润泽,包浆自然;二是土层渗透也十分自然,如鸳鸯把件,头部有绿色渗入,尾部有红色渗入,都自然入肌理,没有半分勉强。此外,分辨朝代,也可看那一时代的器物外形特征,如汉玉比较粗犷、但线条流畅等。
当记者的朋友说,可以让记者给孩子买一块玉挂在身上时,店主马上称,陪葬品其实辟邪能力超强,适合孩子佩戴,那个鸳鸯把玩件也可以购买。但当记者表示,该把玩件对孩子太大时,他说其实也可以挂在腰上。但此后他在具体介绍中,又用挂绳缠着自己的手腕说,这个鸳鸯一般是拿在手里把玩。
一位X姓先生这时进入店门。他对一个兽面人身的物品非常感兴趣,在用电筒仔细看了看后告诉记者,从事收藏30余年,钱都用来买古玩了,至今连房都没买。真真假假买了很多,交了不少“学费”,该店与一般店比还算厚道。他强调,“不交学费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有懂行的朋友,可以少交点。 ”
此后,店家也告诉记者,要进入收藏一行,确实需要内行人引路,许多东西容易作假,最好有识货人帮忙掌眼。欢迎今后前往与其他藏家多交流,多看,慢慢很多知识就会掌握了。
一万元买回印刷字画
C先生是公务员,几年前对字画收藏产生浓厚的兴趣。用他的话来说,这是文化,有很深的涵养,绝不是为了发财,因缘巧合遇到的佳品,都被珍藏在家中了。
从中文系毕业的C先生,古文功底深厚,写得一手好骈文,连知名书画家都深为赞赏,在看过其撰写的古文后,毅然决定邀请他为自己的文集作序。C先生融入了书画圈,经常与文人雅客和诗对文,饮酒畅谈。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有着诸多良师益友的“票友”,近日却颇为郁闷地告诉记者,自己收藏的一幅字画上当受骗了。 “原来也是朋友介绍的,我一看,很有感觉,还闻到一股墨香味。朋友当时说,这画被烟蒂烫了个洞,多少有碍观瞻,就以一万价格卖给我了。 ”结果日前,C先生发现,市场上该作品的作者字画,如此大小,市场价已有10万左右,加上手中好货日多,想把这幅卖出,购买更好的藏品,却被人告知,这是一幅打印画。
“打印画,居然一点也看不出,朋友还是客气地告诉我说价格最多一千多,我知道估计一千也未必有! ”而类似C先生这样的上当受骗者显然不在少数。
较为精通瓷器的W律师,日前也上了一次当。这位出身景德镇,认识不少瓷器名家的先生,出去游玩时,看到了一个所谓民国瓷器,在左右有人忽悠,又觉得民国价格能承受的情况下,一口气买了一堆。结果抱回家放到办公室后,被人一眼看出都是假货。
“花个一万,几千的都是小意思,而一些花费了高昂价格,却买了假货的,便不是简单的一时郁闷了。有的甚至因此家庭不和,妻离子散。 ”许鸿蕨说,有些赝品连专家都很难辨认,一个假冒高档古玩,在市场上的价格可想而知。在北京某大型古玩市场,许鸿蕨和朋友曾看到过一个“元”代瓷器,卖家非常热情,表示该瓷器有出身有来历,有名人与它的历史故事,曾在1997年的某美术杂志上介绍过,并立即从店中取出了那份杂志。
事实上,这份杂志子虚乌有,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只是为了这件“珍贵”瓷器而存在。个别货主甚至把仿品放在老墓坑或施工工地,放风讲故事,让买家在夜间目睹挖土取物。买家高兴买回后,还密不示人,以为自己从古墓直接搜到了宝。 “古玩市场上,花上百万上千万乃至上亿却买来一个高仿品,已不罕见。”
【调查】
“受害者加入售假链”是古玩界公开的秘密
制假售假,形成了一条暴利产业链。不值分文的仿品,转眼高价转出。但市场上为什么少有消费者投诉?似乎仅以“走眼”开脱已说不过去。 “其实,一些受害者后来也加入了售假链。 ”许鸿蕨说,这也已是古玩界公开的秘密。
如拍卖行出鉴定证书,拍卖古玩。收藏者兴高采烈拍回家后,却发现这件争夺而归的古玩,竟然是件赝品,怎么办?按常理,受害者必然要去找拍卖行,在内行面前,拍卖行也得承认确实是件制假品。但拍卖行马上也表示很无奈:自己也上当受骗啦,走了眼。“往往这样的纠纷处理结果竟然是,拍得者将假古玩继续放在拍卖行里,拍卖行继续以更高价格拍卖,一定不能让先前的拍得者亏本,还得让对方挣上一点。这样,皆大欢喜。直至最后那个以为是真品的人将之抱回家,再也没有下文。 ”
同理,一些古玩店的玩法也很类似。有的收藏者与卖家狼狈为奸,都是为了不亏本,甚至共分暴利。古玩收藏市场的红火,衍生出的一些古玩鉴赏类节目、专栏,个别也加入了产业链的一环。 “一件收藏品,专家还没有看到,媒体就已经打招呼,这件东西,大家一定都要说是真的。经过媒体公开一炒,该藏品很快就能以数十万价格转手售出。 ”
造成这一切的,除了个别专家昧着良心一起赚大钱外,还在于不少鉴赏专家的滥竽充数。真正会掌眼的专家到底有多少?古玩专家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浸淫,又怎么会有分辨能力呢?一个专家可以精通瓷器,但未必精通书画,也未必精通玉器;精通汉唐,未必一定精通元宋。但如今充斥在市场上的专家,却样样精通,堪称博古通今,博大精深,非常人可比。
制假也是门“高技术”古宣纸也能造出
制假本身也是一门艺术,是门高技术。业内人士透露,制假,要制得专家也会走眼,那制假者本身的造诣也已不可小觑。比如字画造假,就有好几种方式:一,将真画落款抠出,天衣无缝地移接到大幅假画上,大幅假画可由现代化技术宣纸打印,与真画几无二致。二,由不得志的书画家临摹,此类书画家,往往本身对即将临摹的古画者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及被仿者的生平特点等都一清二楚,其书画造诣也已达到一定水准。三,在临摹画上或者打印画上继续作假,装作残卷,撕去一角或半页,然后在上面染上点尘土、污渍、乃至鼻涕残痕。当然尤为重要的是,模仿什么时代的作品,还需有相应朝代的宣纸配合。这样的纸张,本身也很贵,会有一些专门造假造年代的卖家。通过特殊技术处理,唐代、明代等等,古宣纸也能诞生。
瓷器同样也不例外。“将有款底或者器具身体部分的碎瓷片埋入地底,土用特殊技术进行处理,可以做到要什么朝代的土就给你什么朝代的土,连机器到时候也检测不出,会一样认定。然后造假者用这样的技术土,再按照原样仿制。仿制者甚至能自己调配出仿品上需要、市场上没有的颜色。将瓷器仿出形状后,再用颜料上色,作图。烧制时再注意控制好温度,一件栩栩如生的仿品很快就摆到了古玩店的货架。更懒惰点的,索性连碎瓷片也省了。 ”
玉器、紫砂壶等其他古玩收藏品同样也是造假遍地都是。如玉器,采取激光处理法,即便用鉴定仪器检测,看上去内部结构纹理也与真的翡翠等一样。
鉴定专家一句“看走眼”就可推卸责任
艺术品收藏一直就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说法。国外的鉴定师在数次错误地鉴定藏品后,业内都会永久封杀。而国内往往一句“看走眼”就可以推掉责任。
“古玩不打假,卖家和拍卖公司都不用对藏品的真假负责,是当前古玩市场乱象丛生的最大原因。 ”一位藏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几乎所有的拍卖会,附印在拍卖图册上的拍卖须知都会注明,拍卖公司在尽自己能力后,不会对拍品的真假负责。
但“古玩不打假”只是民间说法,在这一领域法律不应缺失。许鸿蕨说,鉴定失误不用负任何法律责任,专家为赚取劳务费信口开河,结果藏家往往上当受骗,成了玩大冒险的行家。艺术品投资属于特殊行业,消费者认为上当受骗时,却往往并不在《消保法》的保护范围。 “目前通常只能报警,按诈骗案处理。而卖家是否构成有意诈骗,还必须取证。 ”
24亿元的“金缕玉衣”和2.2亿元“汉代玉凳”等国家级专家参与的鉴宝事件,公众早已知晓,但法律的缺失却造成类似的案例一发再发,似永无止境。许鸿蕨表示,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在文化市场也应在全国率先作出表率,建议市人大尽快制定有关古玩字画收藏品市场的管理条例。对胡乱出具鉴定证书的机构,吊销资质;对专家的鉴定史进行业绩记录,发布黑名单,对“黑专家”进行封杀;对制假贩假的店家、拍卖行进行严厉打击和惩治;建立鉴定专家培训培养机制等。让上海的古玩收藏品市场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同时也为未来打造远东最大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做准备。
(程贤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