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婆娑有致,四季常青,惹人喜爱,雅俗共赏。普通百姓看重它的实用价值和吉祥寓意,文人墨客不仅喜欢竹的外形,更爱竹的内涵,他们种竹画竹,常年与竹子相伴,用手中的画笔把竹子的精神风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宋代的文同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文同的画竹秘诀是:胸有成竹。
文/ 钟葵
图:资料图片
竹子·生活·艺术
竹子,婆娑有致,清秀素洁,节坚心虚,值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亭亭玉立有君子之风。由于竹子有这些与众不同的特质,历代文人墨客皆喜画竹,以竹寄情,以竹抒怀,以竹言志。
我国最早的竹画是汉代石刻竹叶碑,现藏于山东曲阜颜氏乐圃。该竹画作背风之势,刻画竹干用实笔,刻竹叶用双勾法,画法精妙。我国文人画兴起后,唐代王维、萧协律、僧梦休,五代黄筌,南唐李后主均为画竹名家。但王维真迹在宋代已罕有其传,萧协律的画作也多数保存状况不佳,难得一见完整的作品。僧梦休为方外之人,后人难得其法。黄筌虽为花鸟画大家,但画竹神而不似,为后人所诟病。李后主是个喜欢诗文书画的风流皇帝,独创“金错刀书体”,他以金错刀笔法画竹,形神兼备,其竹画富有诗情画意。
宋代画家流行画“四君子画”,所谓“四君子”,就是梅、兰、竹、菊。宋人认为“四君子”为花卉中之逸品,富于文学意味,故文人墨客画竹成风。在宋代众多画竹名家中,文同首屈一指,是名家中的名家。
文同画竹有绝技
文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四川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县东北面)人,曾历任邛州、洋州等知州。北宋元丰年间调任湖州知州,未到任而死,后人常称他为“文湖州”。他多才多艺,诗、词、书、画无所不通,而最擅长画墨竹。洋州城北有茂林修竹,在任洋州知州期间,文同暇日常携妻到城北游玩。由于对竹子观察细致,文同作画时下笔迅速,以墨色的深浅描绘竹子的远近、向背,开创了墨竹画法的新局面。宋代画家米芾评论说:“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文同画竹有一手绝技,就是可同时握两支毛笔,同时画出两枝墨色深浅不同的竹子,且惟妙惟肖。后人公认他是画竹的一代宗师,元代画家李衎说:“墨竹亦起于唐,而源流未审。旧说五代李氏描窗影,众始效之,黄太史疑出于吴道子。迨至宋朝,作者浸盛。文湖州最后出,不异杲日升空,爝火俱息。黄钟一振,瓦釜失声。豪雄俊伟如苏公,犹终身北面。”
李衎所说的“苏公”,就是苏东坡,他是文同的表弟。受文同影响,苏东坡也酷爱种竹画竹,终身拜文同为师。文同教苏东坡画竹,称秘诀就是“成竹在胸”。他说:“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跗,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竹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
苏东坡画竹有创意
苏东坡得文同真传,画竹不是一节一节画,而是从地面一直画至顶,米芾见他这样画,觉得奇怪,便问道:“何不逐节分?”苏东坡回答说:“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也!”又传说苏东坡曾以朱砂当墨画竹,旁观者颇为惊异地说:“世间哪有朱色竹?”苏东坡立即反问道:“世间何见墨竹色?”问得质疑者哑口无言。
苏东坡是站在写意的角度反问质疑者的,作为写意画的墨竹、朱竹,虽然外在形式不同,但其内在意味是一样的,这正是苏东坡的创意所在。他画竹学文同,风格却不同,后人评论说:“苏子瞻画竹尽得与可之法,然运笔清拔,其英风劲气,往来逼人,使人应接不暇,恐非与可所能拘制也。”
李衎提出画竹五法
元代擅画竹的画家甚多,其中以李衎和柯九思为泰山北斗。李衎字仲宾,号息斋,他师法文同,画作用意精深,形神兼备。曾出使交趾,深入竹乡,对竹子的形色情状,辨识尤精。柯九思字敬仲,号丹丘生,其墨竹亦师文同,画作中竹子与古木相映成趣,别具一格。此外,刘敏善、葛达、张衡、宋敏、管道升也出手不凡,或潇洒绝俗,或韵味清幽,皆有可观。李衎还提出“画竹五法”,一为位置,二为描墨,三为承染,四为设色,五为笼套。又指出“冲天、撞地、偏重、偏轻、对节、排竿、鼓架、胜眼、前枝、后叶”为画竹十病。
乘兴画竹是明代文人墨客惯常之举,并视为一大快事。名家首推宋克、杨维翰、夏昶、王绂四人。宋克画竹,萧然脱俗;杨维翰画墨兰竹石俱极精妙;王绂竹画独步一时;夏昶画竹,烟姿雨态,各尽其妙。时人争购其画,且价格不菲,有“夏卿一个竹,西凉一锭金”之说。
郑板桥以竹喻己
清代画竹最有名的是郑板桥、石涛、金农、罗聘等画家。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朽,常以兰、竹、石喻己。他晨昏看竹,月夜看竹,雨中看竹,风中听竹,观察极为细致。白日挥毫,夜里思考,听萧萧竹声联想到民间疾苦,画瘦竹象征自己两袖清风,每幅作品都有深刻的寓意,都能反映出他的品格和抱负,将竹子的内在文化意味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