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印人传记 >> 丰子恺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印人传记 >> 丰子恺

丰子恺

作者:佚名      印人传记编辑:admin     

丰子恺(1898-1975)
    弘一法师李叔同在西泠印社诸社员中,最属才艺无双的人物。在李门众弟于中,最能承其衣钵者自然是丰子恺了。
    丰子恺(1898——1975)初名润,后改名仁;字子●,后改子恺,以字行;号婴亏,斋名缘缘堂。浙江省崇德县石门弯人,今属桐乡县石门镇。他的一生研究过许多学术,主要侧重在艺术与美育方面,都获得了不起的成就。其中,尤以绘画最为重要。所以,建国以后的丰子恺,大家都以画家目之。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其实,他首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与美学家。早在1919年,他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毕业以后,就与刘质平、吴梦非等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同年,又与欧阳予倩、姜丹书等创建我国第一个美育组织——中华美育会。美育中,除了美术,自然以音乐为最重要。丰子恺的音乐著作如《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等,从1925年起陆续问世,在当时也是颇具开创性的事。其次,他是五四时期著名的散文作家、文艺评论家和诗人,可见他还是个相当全面的文学家。丰氏精通英语和日语,翻译过许多著作,仅《源氏物语》(号称“日本红楼梦”)就百多万字,足证他又是翻译家。其他如篆刻、书法等,均足名家。曾兼开明书局编辑多年,对知识海洋的推波助澜作用也是他一生的功德之一。
    丰子恺的一生,就像是一篇诗。
    丰氏的祖上在石门镇开了一家百年老店——丰同裕染坊。丰氏的父亲名横,字解泉。他不是商人,只管埋头读书,在旧学与诗文方面也很有造诣。虽然曾经中举,但从来没做过官。丰鐄有七个子女,子恺是他唯一的男孩子,自然从小最得父母的关爱。子恺 6岁起,父亲就以“三百千”对他启蒙,即《三字经》《百家姓》与《千家诗》。才9岁,他父亲就过世了,幸亏母亲是个刚毅能干的妇女,才把一大家子维持下来了。
    1914年,丰子恺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崇德县立石门第三小学。那时,他已经定亲。说起这门亲,还有个真实的故事。1913年,县里举行会考,当时的作文题目是《五金之中何者为贵论》。子恺以贱金贵铁的中心思想作了一番发挥,成绩最为非凡。当时的督学徐芮荪亲自调阅了子恺的试卷,果然立言不凡而又文词典瞻。一问,原来这孩子是丰鐄之后。再观其人,虽然有点腼腆,但相貌清秀,神思睿明。徐氏是当地望族,一再的向丰母提亲,这才打消她“高攀”的顾虑定下亲来。


    对丰子恺的一生最重要的影响,莫过于到杭州进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即今日之杭州第一中学)学习。在校里,他受到了刚从日本回来的恩师李叔同的艺术熏陶,开始了他贯彻一生的艺术生涯。虽是普通中学,当时在师资与设备方面(有风琴、钢琴数十架)实际上具备今日大学的水平。
    由于是染坊的主家,父亲又是个文人,子恺在儿童时就喜欢用染料来涂抹蒙书上面的插图。还在私塾时,就曾应塾师之请,画了一张放大的孔子彩图。可以说,他在儿童时就有了“小画家”的名声了。

        在李叔同的热心指导下,子恺的绘画与音乐成绩进展神速。当时,校园里的艺术气氛十分浓郁。他参加校园里的许多课余艺术组织,例如桐阴画会(后改名洋画研究会)、乐石社(属印社性质,后改名寄社)等。他一开始就放眼世界,除了学校里的英文课程外,还请李叔同教他日文。当年的外文学习,使他于1921年东渡求学时仅以十个月的时间在美术、文学、音乐与游历方面都取得丰硕的成果。
    从日本回国后的20多年中,他一直在江浙一带开展教学工作,贯彻他的“美育”方针,取得明显的成绩。为了一大家子的开销,他还得两地兼职,奔波为劳。除了上海专科师范外,他还曾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上海立达学园、上海艺术大学、澄衷中学、松江女子中学、浙江大学、国立艺专、宁波第四中学、上虞春晖中学等学校执教。在这期间,他也进行著述,硕果累累。抗战中,他不愿做亡国奴,携领全家千辛万苦地向内地逃难,还在桂林师范工作过。建国前后,他就主要以画家的身分立足于社会了。
    文革中,子恺备受痛苦,真是一场恶梦。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他总是泰然处之。他曾大病一场,坏事变成好事,可以在家养病。即使在文房四宝皆缺的勉强糊口日子里,他还笔耕不止。《护生画集》第六集100多幅,就是在那时画的。他苦苦地熬过了九年,就在十年动乱结束的前一年九月,中国近现代的一颗艺术之星殒落了。而他所创作的大量书画(仅出版的画册就有40余种)与著作 (共150余种)将与天地共存。
    关于他的书画,历年来论述的文章很多,自以其哲嗣丰一吟发表在《西泠艺丛》第六期上的《丰子恺的书画艺术》为最简明。
    子恺的画,有很多特色。首先,是诗情画意的综合。他自幼能诗。对于自己的画,他说:“阅尽沧桑六十年,可歌可泣几千般。有时不暇歌和泣,且用寥寥数笔传。”在他的画上,常有一两句诗,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谢无逸词)等。第二,就是有名的所谓三相:从儿童相、社会相到自然相。美学前驱朱光潜说:“从纷纭世态中挑出一些为人所熟知而却不注意的一鳞半爪,经他一点染,便显出微妙隽永,令人一见不忘。”第三,才是他那钩线填色,用笔洗炼,画面明快的特殊画风。总之,是独创一格。


    子恺的画,最早发表于朱自清与俞平伯合办的刊物《我们的七月》,受到了各方面的赞誉。接着,郑振铎的《文学周报》就开始连载。编者并在画题下加上“漫画”一词。逐渐地,“子恺漫画”便在人们的脑际生根了,他自己也在1947年发表过《我的漫画》的文章。当然,他的画和今日以讥讽为主的漫画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在抗日战争期间,他誓以“五寸不烂之笔”对抗暴敌,画了不少抗战宣传画。到了解放后,正像他自作诗所云“欣将彩笔画新猷”起来。
    子恺的书法,也像他的画那样自成一体。
    有人说:“丰子恺的画像字”,他本人也同意这个观点。书法,一直是他所爱的一门学问。他从小就专心临写《张黑女墓志》,旁及《爨宝子》《张猛龙》等。于是,就形成了他特有的刚中带柔,浑朴潇洒,中锋为主,楷中兼行的书法。
    丰子恺是西泠印社中期的社员,他也的确能治印,只是作品不多,所以一般人印象不深。白文印,多以汉印出之(如“启臣之印”)。朱文印,除汉朱文外兼能小篆细朱文(如“姚江舜五”)(见印例92、93)。
    子恺有句名言:“人生短,艺术长。”他虽年逾古稀,蓄有长胡子,但也不能说是如何长寿。而他的艺术则将永留人间,与日月同光。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