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磊明(1844——1963)
谢光(1884—1963)字烈珊,一字磊明;号玄三,又号磊庐。永嘉人,今浙江温州市也。谢光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性耽金石书画,喜收藏,家中文物满坑谷。诸如书画、玺印、碑帖、陶器、青铜器、玉器等,拈来无不价值不菲,故人称富甲浙南。
谢光一生喜印,收集印章与印谱,自己亦努力耕耘,并与四方印人多有往来。所藏印谱中,以明人顾从德所辑之《集古印谱》六卷为最珍贵,确属海内孤本,深为印学界所仰慕。为此,其斋称即名顾谱楼。此外,又有春草庐等斋称,见于所著《春草庐印集》。
谢光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浙江文史馆馆员,温州市文管会委员。
谢光所处时代,吴昌硕已卓立于世,影响极其深远。世上印家,以吴之印风与边款为宗者比比皆是。谢光并不受其影响,刻我自刻,印与边款均固守端凝、谨严、淳朴一路,不求华丽,反对粗犷、怪异与斑驳。
谢氏的印作,属传统一路,但并不纯出哪一家。当年,曾与方介堪论及谢氏篆刻的归属问题,方老曾告:谢公性傲,一切学问均以我之性之所至为去从,决不肯俯首于某一家。前此,我曾阅过《西泠印社志稿》(叶为铭、秦康祥等编),其卷二《右列印人及收藏家六十一人》中有谢光一传。内有“刻印得徐三庚风致”句。可是,从我所见之谢氏印作中,虽少数有徐三庚与吴让之的影响,但不能作为定论。当初,我或以为所见不广,或其他印谱多作徐三庚之风体也不一定。我是带着这个疑问上玉篆楼请教方老的,那知他也和我一样,是反对将谢氏归属于徐三庚一派。前面说过,其印固守端凝、谨严、淳朴一路。文字纯正,多作汉印,小篆亦常见,古玺较少作。章法匀称工稳,刀法追求光洁、宁谧的韵味。总之,力求在平淡中追求古朴、高雅之韵致,在缜密中追求灵动、开合之风神。虽平谈而不平庸,静中蕴动。若品尝佳茗,色味清淡而齿颊留芳也 (见印例56—58)。
我认为,谢光的印款更较篆刻功力深。我藏有一份谢氏的边款复印件,是亡友温州叶洪生当年所赠。兹将书前小序录此,并寄对亡友的纪念:“几经浩劫,篆刻艺术大家谢磊明老先生遗留之一生心血,艺术真迹已荡然无存。在偶然机会中,我从谢老乘龙快婿炳源君处,见到一叠老先生之边款艺术珍贵拓片。蒙允部分复印,今略加整理成册收藏流传。壬申冬月,叶洪生。”谢氏的印章边款,诸体悉备,而以工稳的蝇头小楷最见功力。1934年所刻“张黑女”印,有四面长款近400字,首创以单刀勒碑法缩临《魏故南阳张府君墓志》全文于石。神韵形貌无一不肖,观者叹绝。人相传颂,盛名于时。又有“愿把兰亭比美人”印,四面长款临刻《兰亭集序》全文,有竖格,气韵绝肖。因此,凡求谢氏治印者多兼索其长款,谓别开生面,能与西泠八家中之陈秋堂先后辉映。其边款刻古诗文全篇者,尚有《木兰辞》、《千字文》及文征明、屠赤水、王百谷等诗文。其实,谢氏的行草印款也十分高超。仔细分辨起来,似有古拙、流丽两种风格。一般少作篆隶书之边款,但在解放初,为毛泽东、朱德之诗词所创作之印中有之。例如:在“不到长城非好汉”印的四面,以真、草、篆、隶各刻毛泽东词全文(首句为“天高云谈”);在“中华恢复赖群雄”印的四面,又刻朱德所作抗日诗全文(首句为“群峰壁立太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