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钟临(1889---1951)字如谷,号况闇。又号拜丁,其意非他,即言崇拜浙派之始祖丁敬。其斋称即拜丁馆。杭州人。
武钟临在书画界可谓名不出闾里,而其父亲却是个有名人物,当时甚至认为可与吴昌硕相比肩。《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传:“武曾保(1867—1945)号苦禅,别署老焦山人。杭州人,久居淮上,晚归杭州。清光绪间浙江乡闱副榜。善粗笔设色花卉,似吴昌硕而别饶奇趣。八分书功力亦深。卒年79。”
武钟临生于清朝,在武曾保的庭训之下自然是幼读诗书的了。但后来封建制度逐渐解体,只好趁早各谋出路。既然父亲是书画家,本来走书画这条路也未尝不可。只是,据韩师登安昔年告知:武钟临的赋性不喜书画,简直没有看到他在这方面的作品。因此,他就选择了政法这条路,曾任推官之职。可是,在事业上始终也没什么大发展。杭州没前途,跑到温州干了几年,才过花甲不久就过世了。
武氏虽与书画无缘,对篆刻却情有独钟。文革那几年,我到处借印来拓谱,曾从邵裴子、钟毓龙、田宿宇这三位杭城耆老府上拓得大量印款。其印其款均极佳,不失为西泠早期社员之水平。只是,武氏名拜丁,其印却甚鲜丁敬的韵味,纯以光洁出之而力避斑驳。只有在线条美上每喜作流动感的笔意,微带波状,这种意境与丁敬在“王德溥印”的边款中所自许的“神流韵闲”相近。所以,也不能说武氏印作之“拜丁”没有道理。
武钟临在《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也有传,而且父子同处一页,父上子下,巧矣哉。传中有“善书画,尤精篆刻”句。关于精篆刻是可以的,善书画恐系传闻之误。传未注有出处,系出《姜丹书稿》。若论两代交好,自然韩师较姜氏深知武氏。
武氏治印,自浙派入手而上溯秦汉,偶然也有宋元之圆朱文。章法平正洗练,颇得清新含蓄之美。总的说,其笔致以平方正直为主,少作圆、弧形。其边款虽与印面的风格类似,但有一种端凝的风致,颇具魏晋人的蕴藉笔意(见印例62—64)。
高络园先生有女名高玺,自幼即能治印,高老甚爱之。只是早年夭折,享年只26岁。高玺所作印有许多未刻边款。高老见之伤心,难以自己补款,乃请武钟临补。笔墨刀石多中锋,情意交融,极其佳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