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钧(1880-1961) 字伯衡,江苏淮阴人。1953年聘为馆员(注:指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两江法政学堂毕业,曾任清江苏淮扬海道漕运、总督两署河工文牍。民国时期,历任淮安、上海、鄞县、杭县、北京、江宁等审判厅民庭推事,杭、嘉等县烟酒税差,西湖博物馆历史文化专门委员,浙江省通志馆通纂。建国后,为民革成员,任浙江省文管会常务委员。著有《历代篆书石刻目录》、《枫树山房帖目补编)《金石述闻》、《两浙碑碣志》、《叶鞠裳金石学》、《石墨楼金石见闻录》、《翁松禅金石学》等。(以上之文系引自《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成立四十周年》)
我因张紫峰(慕槎)的介绍,在60年代初曾见过陈伯衡一面。那天,本来是想向他请教西泠印社山上保存的《汉三老碑》的,我有卷拓片想请他鉴定拓本的时间,如有可能还想请他题几个字。张紫峰是省参议室的老者,和陈伯衡是老朋友。因为是事先约好的,原以为此事必可成功。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刚客套未久,两老还在谈家常,忽然陈氏的老家来了两个人,张老即行告辞。他虽答应过几日再陪我去,因诸事不巧一直耽搁下来。过些日子,忽然惊悉陈氏已经作古,令人嗟叹久之。 张老因为没帮我完成题跋之事,十分内疚。有一天,突然令我移动他床边的纸板箱,于一个大信封中捡出一封陈伯衡的亲笔信来送我,令我喜出望外,兹录其文于下: 慕骞先生惠鉴:昨承枉驾,失迎为罪。弟以今日上午往访高女士。据言:书曾有人间津,照师院选定书目剔去64册,出价530元。渠重诺言。已经回绝其人。现拟以700元代价让与师院。弟告以价恐稍高,难以转达。渠请一商,以免失信。看情形,似有酌减之余地。至于书画,暂不出让。拓本并不重视,且亦并无精本。如书籍成交,似乎不难商让也。手此奉达,顺颁道绥。弟锡钧顿首,2月6日。启达先生,恕不另笺。河东君尺牍,据云即可寄还杭州,允假寅恪先生一观,乞告瞿禅先生知之。
关于陈伯衡之学问与收藏,张老非常钦佩,每每自谦为不如远甚。尤其对于历代金石、碑版之学,研究甚深。陈府藏品各类多少有一点,终以拓本为最丰富。同一碑阙,可能有数种拓本,彼能从某处之残损而定其拓制的具体年代。在江南一带,对金石拓本收集之完备与研究之深邃,陈氏实为第一圣手。碑帖,因拓制之故,呈黑地而白文,黑多而白少,故杭州土话有“黑漆墙门”之称。陈伯衡因为学识丰富而致眼光敏锐,各种拓本只要略一展示,即知其是否罕见,价值若何。他往往仅出极低之价而得海内孤本。他人若从他那里购得罕见之拓本,非重金莫办。物以稀为贵,能辨是否稀罕才能判别价格。为此,世之人于陈氏颇有怨言而又无如之何,遂有“黑漆墙门老虎”之别号。
陈伯衡是著名的金石碑版专家,与西泠印社之宗旨“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相合,所以他很早就参加印社了。在《西泠印社丁亥重九题名》(1947)中,有他一条:陈锡钧,字伯衡,斋称为石墨楼,生于庚辰,年六十有八,江苏淮阴人。
在叶为铭、秦康祥所编的《西泠印社志稿》中,有其一传:“陈锡钧,字伯衡,号倬云。淮阴人,辛亥后游宦来浙,遂家于杭。善书,精碑版之学。所藏多孤本名拓,颜其居曰石墨楼。曾访得桐庐桐君山唐崔●、宋苏才翁等题名三段,又在杭州府学访得苏文忠书表忠观碑第二石残存十片。内一片只刻一面,余均两面刻,真墨林瑰宝也。”陈氏对于各地摩崖,了若指掌。每于地方志及诸子笔记等书中先详为考证,然后再亲自实地观察。为此,曾跌伤、落水,终不以为苦。故其于金石之学,实亦入迷如余之迷于印也。 陈氏颜所居为石墨楼,各种拓本遍布楼之上下。要找哪一种,他自己伸手便得,也是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