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指出,殷墟甲骨的真正收藏价值不在于甲骨本身,而在于上面的文字--甲骨文及相应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甲骨的收藏就是对这些“文字”的收藏。所以,对于收藏家或古玩鉴赏家,就有必要了解一些有关甲骨文字的知识,以便收藏时作出鉴定的依据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甲骨文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体系最完备的最早的一种文字,那么它和原始象形文字、西周金文及后的小篆、大籀、隶书等比起来,有以下几个特征。
1、笔画繁简不固定 甲骨文中的文字往往不计较形体繁简、笔画多少,如“羊”在甲骨文中就有好几种写法:“”、“”、“”等。又如“田”字,甲骨文的写法就更多了: “”、 “”、“田”、“”等。不但是独体字如此,有些合体字也是这样。如“”字,甲骨文的写法就有三四种,最少的两个“羊”字排列在一起,最多的是四个“羊”字排列在一起。“晶”字也是如此。但不管怎样变化,作为独体字它的代表性特征总是保持不变,如“羊”的曲角, “田”的纵横界线。作为合体字,其中必有一个“母体”保持不变,如“”字的“羊”,“晶”字的“日”等。
2、方向和位置不固定 甲骨文中,除一些指事字外,其他的都可以正写、反写、倒写、侧写。如“卜”字,在甲骨文中可写为“卜”、“”、“ ”、“”等形。又如“明”字,甲骨文可写作“”或“”。甲骨文的部位虽可变易方向,但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凡变位后容易和其他字相混淆的字均不变位。如“好”字,甲骨文写作,“毓(育)”字甲骨文写作,这两个字在甲骨文中前者一般只作左右换位,后者只作上下换位。很少有违背这一规定的现象的。
3、选用偏旁不固定 从文字产生、发展、演化的规律可以看出,甲骨文是由最初具体的、个别的特征逐渐向一般的、普遍的方向发展的,也就是说,逐渐抽象化了。如“牢”字,现在固定从牛,而在甲骨文中它还可从羊、从马、从犬。又如“牝”字,现在也固定从“牛”,但在甲骨文也同样可以从羊、从犬、从虎、从豕。这就是甲骨文选用偏旁的不固定性。
从甲骨文自身的特点看来,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一些异字同形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