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皇帝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并称“三希堂”法帖;十分珍爱,经常临摹、观赏。《中秋帖》和《伯远帖》被清废帝溥仪带出故宫,在天津张园时偷偷卖出。几经辗转,这两件书法珍品落在了原袁世凯“总统府庶务司长”郭世五手上。1937年春,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在北京郭世五的家里看见了这两件中国书法的圭臬,惟恐它们被非为收藏、而以牟利为目的的郭世五转卖给外国人,使珍贵文物流落海外,便请“惠古斋”柳春农当中间人,议定由张出资25万元购买郭所收藏的《伯远帖》、 《中秋帖》和李太白《上阳台帖》、唐寅《孟蜀宫妓图》等古代名家真迹;先付6万元;余款在一年内付清。不料旋即发生芦沟桥事变,当局实施金融封锁,一年期满后,张仍无力付清欠款,只好将《中秋帖》、《伯远帖》退还给郭世五。抗战胜利后,张伯驹返回北京首先就托柳春农向郭的儿子郭昭俊询问二王法帖的下落。这时,郭世五虽已亡故,但《中秋帖》和《伯远帖》仍藏于郭家;郭子向张索价黄金2000两,双方往返磋商,都没有能在价格上达成协议。不久,宋子文以“行政院长”的身份到北京视察,郭昭俊夤缘和宋子文拉上了关系,将二王法帖献给了宋子文,换得了“中央银行北京分行襄理”的乌纱帽。此事被揭露后,引起舆论大哗。宋子文害怕遭到物议,只好将二帖退还给郭。解放战争时期,郭昭俊从北京经上海、香港逃到台北。郭晚年定居香港,将《中秋帖》和《伯远帖》抵押给了某英国银行。故宫博物院费了许多周折才将二王法帖收回。《快雪时晴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希堂”法帖的散而复聚,正是全国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