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审美价值是世界性的,它启导着世界文化的未来。如我国书法在世界上影响深远,它曾随着汉字的使用而移植到周围邻居,其中在日本的影响为最大,近现代,又影响到西方。
据日本史书《古事记》中卷和《日本书纪》第10卷所载,公元285年(当时中国是西晋太康年间),百济(朝鲜古国)博士王仁使日,带去了用汉字书写的《论语》和《千字文》,这是汉字移植日本的开端。之后,中国元朝和北魏的书法开始在日本生根。
公元710年,日本进入了奈良时代,中国值盛唐年间,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交流频繁,日本很多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西渡并传回了当时正盛行于中国的晋唐书风。公元754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也带去了“王右军真迹行书一帖,小王真迹行书三帖”,中国书圣王羲之的名声,遂传遍了东瀛。从唐到今,千百年来,中国书法好象一座跨海长桥,连接了东方两大民族。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书法的价值越来越超出汉字使用的范围而被世界所认识。书法善用简练的线条造型来表达复杂的意境情趣,这一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段,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外国有的画家,就公开宣称自己的作品是受了中国草书的启发。1977年4月3日,美国耶鲁大学举办了首届国际书学史讨论会,有200多位世界各地的学者、收藏家、书法爱好者参加。其中有一篇论文的题目是《中国书法对现代画家的影响》。中国书法在世界上的影响之大,我们从中可窥一斑。在古代世界艺术美学系统中,中国的书法、西方的雕塑分别代表了中、西审美结构的主要特色。但西方艺术、美学进入现代以后,出现了抽象艺术。其审美追求不再是古代那样以模拟再现为主的具象形态,而是以纯粹线条、色彩、音响等传达情感意味的抽象形式。在这种审美理想指导下,他们向往中国艺术那种抒情表现的艺术精神,尤其追求中国书法不依赖客观物象、直接以文字线条、结构自由抒情达意的艺术特性。因此,在现代,中国书法美学走向了世界,对西方现代艺术美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赫伯特·里德在为蒋彝先生的《中国书法》所作的序中写道:“《中国书法》第一版于1938年问世时,我立即被它对一般艺术哲理的意义,特别是与现代艺术某些方面的联系所吸引。”又说:“近年来,兴起了一个新的绘画运动。这运动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书法直接引起的-它有时被称为‘有机的抽象’,有时甚至被称作‘书法绘画’”。毕加索曾说过:“倘若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准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我要用我的书法来写我的画。”有人评价美国画家弗朗兹·克兰的绘画创作说:“整个创作过程不是预先安排而又异乎寻常的”,是一种即兴性的“书法”威力的展示,他的“黑色造型与线条"颇似东方的书法艺术”。当然,书法不等同于抽象绘画。书法是具象与抽象的结合,其线条必须依附于他物的构造,直接的纯线条、纯色彩表现某种情感意味。尽管二者存在区别,但在不依赖于对自然事物的摹仿、再现方面,二者都是一致的。因而,虽然西方人对书法艺术的把握并不深透,但书法以抒情表现为基质的自由创造的艺术精神,却确实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向往、仿效。
中国画中的小桥流水、名山大川、花鸟虫鱼、樵夫、仕女等等,则是符号化的线条造型艺术。
中国山水画不仅是祖国艺苑中的瑰宝,也是世界美术花园中的奇葩。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典和谐美理想,要求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朴素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