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问道图
现藏台北故宫。
五代,绢本,墨笔,纵:165.2厘米,横:77.2厘米。巨然(未必巨然,可能元画)。
本幅绘土山层叠,山形圆浑不做峻峭之崖壁,山顶有卵形巨石堆垒,名之为“矾头”。以长弧形的线条皴山画石,名之为“披麻皴”,笔势柔畅,淡墨居多,饶清润平淡之韵味。画中尚有溪流幽径,风蒲茅舍,一片江南风光。本幅是存世传为巨然作品中重要之一件,惟其收传印记‘司印’之尺寸与习见者略小,进而引起疑点之讨论,但《秋山问道图》作为现存的巨然作品中与史载巨然风格最为接近的作品却无争议。
《秋山问道图》在画法上,山用淡墨长披麻皴,画出土多石少的浑厚的质感。山头转折处重叠了块块卵石(即矾头),不加皴笔,只用水墨烘染,然后,以破笔焦墨点苔,点得非常沉着利落,使整个大山气势更加空灵。顺便说一下,山水画中点苔的作用,它可以表现远处丛树、杂叶;可能表示石上青苔;也可以用它来打破一下皴法的单调,使画面更有精神,增加—种形式美。在这幅画上点苔相当成功,而且显示出巨然皴、染、点技法非常成熟。另外山顶中夹着矾头,使皴笔密中“透气”,有以虚映实的效果。当然矾头如果用得太多,则会造成景碎,破坏山的整体效果。
唐宋间,禅宗盛行,南方山水画派崇尚“平淡天真”。观此图,虽主峰耸立,却无坚凝、雄强之势,但见柔婉;曲山抱合处,密林丛丛,三二茅舍坐于其中,柴门洞开,引小径回旋,折入深谷;坡岸逶迤,有树木偃仰,碎石临流,蒲草迎风。令人幽情思远,如睹异境,如米芾所赞, “……岚气清润,布景得天真多……明润郁葱,最有爽气……老年平淡趣高。” “巨然山水,平淡奇绝。”巨然师董源画山用淡墨长披麻皴,层层深厚,山头转折处叠以矾头,用水墨烘染,不施皴,留白,苔点飞落, “用笔草草,近视之儿不类物象,远视则景物粲然”,整个画面气势空灵,生机流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