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藏天津博物馆。
紫光阁位于北京西苑中海的西岸,清康熙时曾作为阅试武进士的场所。清乾隆年间,为了加强国家的统一,清朝中央政府曾多次派兵出征,平定边疆地区的叛乱。为了宣扬“十全武功”,每次军队胜利凯旋,乾隆皇帝都要下令为征战中的功臣绘制画像,并将它们悬挂在中南海紫光阁内,计有280幅画像,统称为“紫光阁功臣像”,天津博物馆所藏《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 即是其中之一。
《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图轴,绢本设色,纵185.3厘米,横94.7厘米。阿玉锡为准噶尔属司牧臣,乾隆20年(1755)他率领24骑夜袭敌营取得大胜,为平定达瓦奇叛乱立下不朽功勋,在平定西域的百名功臣中名列第33位,故乾隆皇帝亲笔为其画像题赞,我们今天在这幅绘画的诗堂位置所见的就是乾隆庚辰年(1760)的御笔亲书。
本图为肖像画,绘阿玉锡挎弓带刀背箭,跨步站立,左手持矛背于身后,一位勇猛的武士形象跃然纸上。绘家在强调人物总体形象塑造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对细节的描绘,阿玉锡所穿金属软甲环环相扣,细致入微,而其所佩宝刀刀鞘上蒙的绿色鲨鱼皮也被认真地绘于图上。
中国传统肖像画的面部描绘多以墨线勾画轮廓,再加色彩渲染,呈现出人物面貌较为平面。而冷眼看来,本图给人最为突出的印象就是阿玉锡的面部明暗变化与立体感较强,于解剖结构上也较为合理。因为本图人物面目是以色彩渲染的浓淡、深浅刻画出凹凸的效果,这体现了欧洲绘画的特色。而在服饰、衣纹、武器的绘画中则以线条勾勒加之色彩的平涂,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可见这幅功臣像是清代宫廷绘画中西合璧的作品,对于清代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曾经保存在紫光阁中的数百幅功臣像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战火中被劫掠殆尽,今天仅存的20余幅画像散落于世界各地,而我们国内仅存的两幅全部收藏于天津博物馆。本图即为其一,另一幅为平定大小金川的功臣《领队大臣成都副都统奉恩将军舒景安像》,其珍贵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