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点击看大图)
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唐,梁令瓒,绢本设色,纵28厘米,横491.2厘米。
五星二十八宿神图本图绘五星二十八宿神形象,此图原分为上下两卷,前画五星,后画二十八宿。五星,亦称五纬,谓即金、木、水、火、土五行星;二十八宿,我国古时天文学家将周天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而附以诸星座。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五星的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此图绘想象中的星宿形象,现仅存五星和十二宿图。推测此图当为原作之上卷。每个星、宿各作一图,或作女像,或作老人,或作少年,或兽首人身,或作怪异形象。每图前有篆书说明。卷首题有隶书“奉义郎龙州别驾集贤院待制仍太史梁令瓒□”。人物用游丝描,细劲秀逸,匀洁流畅,设色古雅精微,图中的牛、马等动物形亦生动传神,画风谨严。图中太白星神、风星神的形象,脸部修长,尚存南朝人物画的遗风,可能据时代更早的底本传摹所致。本图亦被题为梁张僧繇所作。据明清人著录记载,当时流传时代较早,内容相同的同名画卷不止一本。卷中钤有“宣和殿宝”和双龙玺,可知曾藏于宋宣和内府,清中期为安岐所藏,清末归完颜景贤,后流入日本。《平生壮观》、《图绘宝鉴》、《墨缘汇观》、《大观录》著录。
梁令瓒,生卒年不详,唐代天文仪器制造家、画家,蜀人。玄宗开元(713-741)时任集贤院待诏、率府兵曹参军。开元九年李隆基命僧一行改造新历(大衍历),而无黄道游仪测候 ,令瓒精天文、数学,因创制游仪木样。后又与一行共同创制“浑天铜仪”。工篆书,擅画人物。此图原分为上下两卷,前画五星,后画二十八宿。五星,亦称五纬,谓金木水火土五行星;二十八宿,我国古时天文学家将周天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而附以诸星座。
五星古称
五星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又称五纬。
金星,古称明星。又名太白、太白金星。金星亮度特强,除太阳、月亮外,是天空中最亮的星。金星是地内行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故《诗经》云“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木星,古称岁星,简称为岁。又名摄提、重华、应星、纪星等。木星是五星中最大的一颗,也是夜半最亮的几颗星之一。因为它大而亮,古人十分重视,观测到大约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区,故据以纪年,称“岁在某某”。
水星,古称辰星。他最靠近太阳,有时还穿过太阳面,平时难以观测到。
火星,古称荧惑。它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颗火红色的星,由于其亮度时暗时明,荧荧如火,视位置又不断变化,行踪不定,令人迷惑,故名“荧惑”。《论衡·变虚》说:“宋景公之时,荧惑守心。”荧惑就是火星。
土星,古称镇星、填星、信星等。其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有美丽的光环萦绕,常引起人们对它的特殊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古书中经常提到的水星和火星,实际上是恒星中的定星(即营室,室宿)和大火(心宿),而不是行星中的水星、火星。
二十八宿解释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四灵二十八宿在道教神系中,一直作为护卫神灵。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的《杂应》中称太上老君的护卫神,「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
此局部图所示为,唐朝梁令瓒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中的北方玄武七宿之局部。
图右为牛星神,相传为太上老君修行时所放的牛,也以李为姓,取名弘,后随老君游五岳三山,访玄参道,小有成果后,得老君点化成神;中间为虚星神,相传姓周名宝,一天尊修行之所的一只老鼠,经过千年修炼方成人形,其面如蓝靛,赤发金睛。练就了呼风唤雨本事,后成为天宫之神;图左一为危星神,相传姓侯名太乙,也是一天尊修行之所的一只小飞燕,后得人身,其发如燕子羽毛一样光亮,浑身上下闪发出金色光芒。
画中人物造型生动,作者结合道家传说,将众星神的神态,在用笔、用色、章法、结构上,通过精湛的工笔人物技法,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和创作。设色高雅华贵,却不失道家神秘的宗教色彩。通过写貌传神,刻画入微地表达,充分展现了道家人物绘画的高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