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春游图(点击看大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八达春游图》,五代,赵嵓,绢本设色,纵161.9厘米,横102厘米。
该幅作品描八名衣冠华贵之仕,骑着骏马出游,或回首召唤,或挥鞭促行,人马各有不同的神情与动态,相互间则有顾昐之连系。园林中的草木呈现新绿之色,马匹踏著轻快步,表现出春游之愉悦气氛。
“八达”指何人,仍待考。在魏晋时代有三组风流倜傥之士,都号“八达”:
1、司马懿(晋宣帝)之八位兄弟,伯达、仲达、叔达、季达、显达、惠达、雅达、幼达(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2、胡毋辅之、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光逸尝聚饮不舍昼夜,时人谓之八达(见《晋书》光逸传)。
3、世语曰,是时当世俊士,散骑常侍夏侯玄、尚书诸葛诞、邓颺之徒,共相题表,以玄畴四人为四聪,诞备八人为八达(见《三国志》《魏志》之注)。
庄申先生认为该幅所画的“八达”不似魏晋人士,八人戴头,身著紫、红、绿色之官服,属唐代之衣冠制度,至梁仍依唐制。梁太袓正好有八名王子,以驸马身份之趟喦,较可能描绘有如此亲戚关系的人物。
《八达春游图》之构图源自唐代树下人马图之布局方式,但画人马、树石之笔调相当细腻,其精致之程度,超过唐、五代之作,而似北宋末或此后之风貌。虽然该幅存有一些时代问题之疑点,但也有些部分特具古画之意,值得留意。
1、以该幅和画廷苑人物景的宋人《折槛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相比,在构图以及空间深度感,两画有相当的差异性。该幅属中轴式构图,空间深度感以下段为近景,上段为中远景这种表达方式常见于北宋初,及其以前之作。《折槛图》为边角式的构图,其近景、中景有紧凑的重叠关系,具有较写实的空间深度感,是南宋画之特征。在画树石方面,该幅画石为没骨法,没有皱纹,画树或坡石也没有苔点。案,画家顺笔势而作笔趣性之点苔,在北宋时期甚为少见,至南宋则已常见,如《折槛图》之画石亦没骨法,无苔点,但画树、坡土则有点苔。
2、若再以该幅和赵雍(1289年生,卒于1320年以后)《骏马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比较,《骏马图》也是追法唐代的人马画风,但画面中的山水成份相当多,反映出山水画兴盛于元朝的时代性,画山写松都属元代的新风韵。而该幅之构景笔墨尚不见明显的元代特征。但若是赵孟頫(1254年-1322年)时期,或赵氏或其他名手刻意摹仿古代作品则难全排除其可能。
该幅之收藏印记仅有“庄”、“天水郡书画收藏印记”、“宣统御览之宝”。“天水郡书画收藏印记”属那位收藏者尚待考,赵孟頫的收藏印中有方“天水郡图书印”,但其篆刻之风貌与“天水郡书画收藏印记”不同,可能不是赵孟頫的收藏印。但两印都用“天水郡”故“天水郡书画收藏印记”之收藏者可能也是赵姓,或即赵孟頫后人。
赵嵓,生卒年不详,活动于10世纪。本名霖,后改今名。字秋巘,陈州(今河南淮阳)人,为五代梁太祖女婿。梁末帝时(在位期间913-923),为户部尚书租庸使,在当时政治上相当有权位。精于鉴赏,擅画人物鞍马,格调很高。此图描写八人纵马游春,他们以中间一人为主体,相互招呼着、顾盼着。环境似一苑林,有假山栏杆环抱,垂柳依依。画面空阔,人物情态轻松自如,与踏青游观的画题相符。传世作品有《调马图》、《八达春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