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晚翠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秋山晚翠图》,五代,关仝,绢本淡设色,纵140.5厘米,横57.3厘米。
《秋山晚翠图》的远山各自高耸矗立,《画品》描述关仝的作品「大石丛立,矻然万仞」,应是指这种作风。
本幅无名款,今名系据王铎跋语而订定。画嵯峨高峰,中有泉瀑迂回,景境幽深。边角似经裁切,原作或为一屏风形式,后再改装成立轴。鉴於风格、技法与燕文贵(约967-1044)略近,故时代应可置入北宋中期。
无论是描绘陡峭的山壁,或者临水岩石的数个块面,画中直率而粗放的线条都传达出山石雄伟的气势,而这正是历来画史认为关仝最擅长的部分。
画史中记载关仝不善描绘人物,多为他人代笔。〈秋山晚翠〉即未见人物,不过作者并非意在表现一处人烟绝迹之地,而是由近景至远景,安排了山路、小桥、瀑布、水流,最后让观者的视线休憩于隐匿于右上的庙塔中。
画面正中画峭拔的主峰,山涧丛生寒林秋树,涧水悬瀑曲折而下,气势壮伟。画上无款,仅边幅上有明代王铎题语,指明为“关仝真笔”,并誉为“结撰深峭,骨苍力垕,”“磅礴之气,行于笔墨外”。画上钤有明纪察司半印及“秘园”、“乾隆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石渠宝芨初编》著录。
关仝(约活动于10世纪),长安人,五代后梁画家,生卒年不可考。画山水师荆浩,有出蓝之誉,刻意力学,寝食俱废,遂有出蓝之誉,与宋初李成、范宽并列三大家。擅写关河之势,笔简气壮,山峰峭拔,石体坚凝,杂木丰茂,人称“关家山水”。与荆浩同为北方山水画派创始者,并称为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