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晚凉图--唐寅(明,上海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藏。
纸本淡设色,纵59.3厘米,横31.6厘米。图绘山麓临水之处,丛树掩映中两间茅屋,一人安坐,一童子端茶。屋外有一木板小桥,树后山峰用淡墨画出轮廓,峰巅浓墨苔点。整个画面用粗笔法,有逸笔草草之感。左上行书题云:“虚阁临溪足晚凉,槛前千斛藕花香。蔗浆满貯金瓯冷,复有新蒸薄荷霜。唐寅画。”钤“唐伯虎”朱文印。图上有七方鉴藏印:休宁朱之赤珍藏图书、太仓陆润之印、丹徒陈长吉字石逸印、逸庐、徐邦达珍赏印等。
《虚阁晚凉图》自明末起递藏大致如下:朱之赤→程氏(图上有一印不辨)→陆时化(润之)→陈长吉(逸庵)→狄学耕、狄平子→徐邦达→不详→上海博物馆,可谓流传有绪。中国书画非常讲究是否流传清晰,是否曾经著录。虽然流传有绪和曾经著录并不能证明就是百分百的真迹,但它至少可以证明一件藏品的“身世清白”。而一件“横空出世”的书画“名迹”,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小心或警觉。另外,上博本《虚阁晚凉图》又有吴湖帆、陈定山、徐邦达三位鉴藏大家的“保驾护航”,所以是唐寅少有争议的真迹。至于陈定山认为此画是唐寅“极晚笔”,则无法予以定谳确认。我一直对传世唐寅画作中的那些精细繁缛,设色浓丽的作品深感存疑,而对某些所谓的“一稿多本”之作尤甚。我比较认同吴湖帆在《吴氏书画记》中所言:“六如居士赋性放逸,所作书画都挥洒立就,与文衡山处处经营不同。且其生性喜画素绢,故纸本者十不得一;而纸本画往往荒率随笔,刻意者又绝不见也。”
国画:虚阁晚凉图--唐寅(明,四川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