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恺之《昭君出塞》
“有著录档案的书画价格可以翻十倍甚至数十倍,市场认可其物有所值,但著录中也隐藏着不少陷阱”,一名行家向艺术网(www.manyart.com)透露,他在北京某场大型拍卖会的预展上发现,一件标明了四五处民国名家著录的清代大名家作品,看似与图录一模一样,其实只有行家们才知道,图录上是真品照片,而预展的作品有多处细微破绽。
但是这件拍品最后仍以数十万元价格成交,就是不懂行的买家轻信著录的结果。
复古风大盛引发著录潮
古代、近代书画成为市场热点之后,市场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收藏者与以往只看大名头相比,更注重书画的著录、出处、流传有序,而有显赫著录的作品更是深得买家之心,价格动辄上涨十数倍或数十倍。不少行家认为,这是收藏者随着收藏市场的成熟逐渐提高鉴赏眼光、注重学术研究的表现,著录使作品身价大涨是市场必然的结果。
著录在古代、近代书画中主要指藏家收藏并以文字方式登记的文献,或收录在宫廷中,有记录在案的档案。
广州艺拍牟翔认为,著录对于古代、近代书画来说尤为重要,主要是因为古代、近代的著录普遍可信,参考性强。旧时的收藏者做著录只为记录所收藏书画作品,并不参与买卖交易,其中没有掺入利益因素,所以能够排除蓄意造假的可能性,最多也就存在着偶尔走眼的情况;特别是大名家如广东大藏家叶恭绰、梁清标的藏品,其真实性较为可靠。
因此,当“复古风”大盛时,以《写生珍禽图》为代表的著录清晰、流传有序的名作就获得市场追捧,并拍出6171.2万元的天价。
李衎(款)(元)风竹图卷
依赖外在附加品踏入陷阱不自知
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强调,过分依赖书画的外在附加值有可能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著录仅仅是鉴定一件作品的参考辅助,重点还是要看画本身的信息,从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等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