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号石斋,福建漳浦人。福建漳浦人,明末著名学者。少年时被誉为“闽海才子”。官至大学士,带兵与清军作战,兵败被俘,英勇就义,谥忠烈。《明史》曰:“道周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 《喜雨诗》字如其人,刚正高节,笔道修长,掺有隶意,与明人书风大异其趣。
明朝末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朝覆灭。黄道周毅然外出募兵,亲自率领门生和义民9000多人,向浙江信州(今江西上饶)进发。10月间在抚州一带三路出击,大破清兵。但终因孤军无援,不幸兵败被俘,押解到南京。清军百般劝他投降,黄道周大义凛然,誓死不屈。当时降臣洪承畴(福建南安县人),竟以同学、同乡的旧关系前来劝降,遭到黄道周的痛斥。洪承畴假情假意,命人奉上清茶。黄道周不屑一顾,气愤地把杯摔在地上,闭目掩鼻,誓不饮“清”茶。
在狱中,黄道周写下了一首诗:“六十年来事已非,翻翻覆覆少生机,老臣挤尽一腔血,会看中原万里归?”他以诗言志表明抗击外侮、收复国土的决心。但大明江山已经灭亡,他身陷囹圄,更无法收复国土。于是,在狱中,他绝食明志,誓不妥协。
当时,狱中有个姓戴的狱吏,对黄道周的高风亮节十分敬佩。他眼看先生一天天瘦弱下去,有心想送点吃的东西,又怕先生不肯接受。有一天,他回到家里唉声叹气,把心事告诉了妻子。还是他妻子聪明,从食盒里取出一包不久前刚从家乡——闽南长泰县捎来的蜜饯“明姜”,交给丈夫,说:“这是家乡土产,不带‘清’字,却有‘明’字,先生一定会收纳的。”戴狱吏听了大喜,悄悄地把“明姜”送到狱中。黄道周一听是“明姜”,睁开双眼一看,一片片晶莹透亮,洁白可爱,不禁惊喜呼道:“明疆!明疆(谐音,明姜)!”
虽然,黄道周终因宁死不屈而被清军杀害,但他不饮“清茶”而吃“明姜”的事传开后,明姜身价百倍。人们纷纷效仿民族英雄黄道周,食“明姜”来明志。
现在,明姜已经成为福建长泰县的特产而驰名中外。明姜,是用生姜切片,用糖制成的—种蜜饯。它甜中微辣,余味无穷,还具有祛寒、化痰、齐胃的功效。因此它成了节日互相馈赠、招待佳宾的礼品,同时也是旅途常备的佳品。可是,了解了“明姜”的故事,才能感受到这种特产能够脍炙人口,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仅因为它可口,更因为这之中蕴含着一种忠贞爱国、不屈不挠的民族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