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168万元天价表两年只卖出两块———
海鸥表对于三十岁以上的国人应该都不陌生,这家在1955年制造出中国第一块手表的企业曾有着辉煌的过去。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洗礼,它同许多老国企、老民族品牌一样日益沉寂。然而,近日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微博]对海鸥表的投资意向却意外让“海鸥”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海鸥投资计划的坚持,甚至引发葛文耀与股东平安集团之间的冲突。上周,葛文耀分五笔在二级市场上抛售6万股上海家化套现,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准备个人投资海鸥表。葛文耀直言,“海鸥手表我跟了三年,分析思考了一年,是最有希望,最有意义,投资回报可能最高的一个项目。”他还表示,“把海鸥表做成真正的奢侈品对提高世人对国货信心、国企的市场化有重大意义”,“即便公司不投,自己个人也要投资海鸥表”。
那么,究竟是什么吸引了葛文耀?顶着“奢侈品”名号重回人们视野的海鸥手表生存状况究竟如何?12月28日,记者走进了白雪覆盖的天津海鸥表业集团。
■国内唯一只生产
机械表的厂家
虽然在天津老城南开区还有个地名叫“手表厂”,但那里已是海鸥厂的旧址。随着2010年迁入天津东部的空港经济区新工业园,老厂址已经不再有海鸥的痕迹。
目前,行业内公认的几大国产品牌中,与飞亚达、依波、罗西尼和天王不同,海鸥是唯一一家只生产机械腕表的厂家。谈到为何选择涉足奢侈机械表,2005年进厂的海鸥相关负责人王志强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海鸥具有这方面的技术优势:“2002年制造出自主特色的陀飞轮表对海鸥绝对是一次升华。”“陀飞轮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地心引力的影响,从而提高走时精度。此前这项用于高端复杂机械表上的技术一直为瑞士品牌垄断,而海鸥的“陀飞轮”表则通过自己独特的技术工艺绕开了专利壁垒,震惊了全行业。
记者看到,尽管海鸥表的新工业园坐落在大型制造企业林立的天津滨海开发区内,但与其他机械轰鸣的厂房相比,海鸥很多工作间则更像是雕琢艺术品的工作室。在这里,机芯的装配依然完全要靠有经验的老先生们戴着表镜纯手工完成。据了解,即便全球机械表制造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但到现在,制造工艺基本没什么大变化,还是完全靠人工装配。通常一只机械腕表都有上百个零部件,海鸥生产的最复杂的表竟然包含400多个零部件,装配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168万的天价表
至今只卖出两块
在某机构上个月发表的一份《2012中国奢侈品报告》中,评选出的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奢侈品牌中包括海鸥表。目前,海鸥的产品线中,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奢侈品的海鸥表,价格能达到30万元左右,最贵的一款价格168万元。海鸥方面对于奢侈腕表的销量讳莫如深,但据记者了解,尽管作为奢饰品的海鸥表在业内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但消费人群也仅仅限于一些专业的手表藏家和玩家。一般来说,海鸥几十万元级的手表,都是采用客户定制的形式,那款168万元的表自2010年推出迄今一共卖出了两只,基本是靠“圈子”生存。
显然,海鸥表的影响力和品牌度与国际顶级名表还有着相当的差距。对于靠“圈子”生存的高档机械腕表行业而言,海鸥如何能飞进更高层次的“圈子”是个大问题。海鸥品牌部门人士坦言,很多人对于国产表存在偏见。就像很多国产品牌一样,海鸥也遭遇着难进国内高端商场的困惑。“他们对国产品牌有天然的排斥,即便勉强进入也会被摆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在一些高档表廊中,海鸥表也像其他中国品牌一样常会被拒之门外。而对于高档手表来说,能不能进入这些圈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品牌的被认可度和实际销量。
海鸥也在尝试开自己的专卖店,从2006年9月在天津友谊路开出第一家专卖店以后,目前海鸥表已经有30多家专卖店,除香港、澳门、新加坡各有一家店外,其余皆在内地,这也显示出海鸥表的消费人群基本仍局限在华人,其中内地更是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也说明海鸥走向国际名表的道路还很漫长。
■神秘的海鸥业绩
基层员工也不知经营状况
由于并非上市企业,外界无法从公开信息中知晓海鸥集团的经营业绩。对于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公司有关人士也表示无法透露。事实上,对于基层的海鸥员工而言,他们似乎也真的不知道企业的经营状况究竟如何。“肯定能活着,但能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不清楚!”很多员工都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从海鸥集团2010年制定的一份“三年(2011至2013)规划中看到,当时曾提到2013年要达到主营收入15亿元的目标,目前距这个目标还有多远记者也无法获知。但当时还有一项目标就是“实现集团整体上市”,但据企业内部人士透露,“迄今还没听说准备上市的消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有了“奢侈品”的光环,但海鸥的企业境况似乎并不那么光鲜。“几十万上百万一只的表终究只是极少数,多数表还是大众能接受的才行!”海鸥厂一位人士这样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海鸥主销产品的价位通常是在5000元以下,最便宜的大约1600元至1800元。对于一些大客户批量采购的礼品表等,有时价格也会降到千元上下。由此可见,海鸥不同档次手表的价格差距相当大。
虽然对于海鸥集团来说,海鸥表是消费者最熟知的产品,但其实它们更庞大的业务是手表机芯的生产而非成品表。目前海鸥已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三的机芯制造基地。据了解,海鸥机芯除了少量满足海鸥表自身需求外,更多的是向其他成品表同行出售。
“与成品表相反,机芯量大但利润低”,一位海鸥厂人士这样告诉记者。葛文耀在自己的微博中更是直言,“海鸥厂的机芯有三分之二是亏损的!”
■葛文耀近期多次造访海鸥
被习惯称为“葛总”
海鸥员工对于上海家化和葛文耀的关注程度出乎记者的意料,记者接触的很多海鸥员工都知道葛文耀钟情海鸥表项目的事,也听说葛文耀最近多次来到海鸥厂与领导沟通交流。记者注意到,在接触的员工中,他们对葛文耀似乎都挺有好感,习惯地称之为“葛总”。不少人甚至还会特意关注葛文耀的微博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一些人甚至在思考葛文耀的投资会为海鸥、为自己带来什么。可以看出,靠“圈子”生存的奢侈品海鸥表并没让海鸥的员工感到踏实。
按照葛文耀的说法:海鸥厂真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拥有那么多自主创新技术的同时,企业没市场部,没设计师,缺乏品牌定位,产品线缺乏规划,手表和机芯品种太多,没重点。事实上,海鸥的问题也是很多国内想搞高端产品、奢侈品企业的通病。业内人士给记者讲了一个例子:国内某著名品牌想打入香港市场,但香港消费者提出,“表盒的材质不好,皮子的工艺不好,纸张不好,包装凌乱”,最后只能按照国际标准,重新改进盒子、皮革质量和包装方式。
在国内市场,每年卖出约100万只手表,其中单价超过8000元的高档表不到10万只。正是这不到10%的销量,却占据着50%以上的销售额。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其中腕表和手袋是国人消费最多的奢侈品。不过,国人高额的腕表消费绝大部分都贡献给了SWISSMADE(瑞士制造)。另外,由于汇率原因,奢侈品手表在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价格差距拉大至将近40%。也就是说,中国的奢侈品手表消费大部分都贡献给了海外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国产奢侈品手表究竟还有多少生存空间值得商榷。葛文耀的热情对海鸥人可能是好消息,但就投资价值而言,资金周转期长本身就是机械腕表制造业的一大通病,这也是由生产特性决定的。以海鸥168万元的手表为例,从下单到制作回款,时间长达1年。因此,对海鸥的投资可能是慢活儿,而且前景不明,这可能是作为资本的平安无法容忍的。
■文并摄/本报记者 张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