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满月、十六岁……在传统民俗的重要时刻,金饰的身影不断出现。泉州人对黄金饰品的喜爱,源于传统民俗,反过来,又形成了当地独特的风俗。
源于传统习俗,喜买不喜卖
华侨大学文学院的王建设教授说,闽南人婚嫁、小孩满月、周岁、十六岁生日时,亲朋好友送的礼物多是金饰,原因是传统民俗总将穿金戴银跟高贵、喜庆联系在一起,并认为金饰能增加喜庆的氛围。此外,亦有炫耀的心态在这里面。
有的家长很早就开始为女儿积攒结婚时陪嫁的黄金饰品;有些长辈会送小孩金饰压岁;闽南人乔迁新居,也喜欢买金来压箱底,以镇宅、招财。闽南人对金饰素有“喜买不喜卖”的习俗,金饰、金品长年累月慢慢积攒,一代一代传下去。
“在闽南地区,一个人可以无车无房,没有不动产,但家里一定不能没有黄金。”刘作岚说,“有一位泉州开发区的小老板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他在妻子过生日时特地买了金饰作为礼物送给她。这位老板与妻子两人租住在清濛,开了一家小餐馆,每年赚的钱也不多,但他就是肯花一万多元为妻子买了好几件黄金首饰。”
出国做生意,回国带黄金
据中国黄金中钜(福建)珠宝泉州旗舰店总经理郑锦州估算,闽南地区平均家庭藏金量至少有几十克。由于大家普遍认为黄金具有保值作用,因此一些市民更愿意用闲钱购买金条、金饰。
“闽南人对黄金喜欢买不喜欢卖的观念,追溯起来,应该是源于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郑锦州对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颇感兴趣,“清末民初,许多闽南人出国通商,回国时都会带着金子回来,需要钱时再临时用金子去兑换。”
保值观念促使购金习惯养成
刘作岚认为,“除了传给子女等感情因素之外,不少人购金、藏金是为了保值、升值。”
郑锦州说,十年前1克金子等于一两百元,而现在1克金子值三四百元,选择储存黄金来保值,慢慢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另外,闽南人经商意识强,不少生意人以家中藏金的方式抵御风险,以备不时之需。
王建设认为,对于收藏黄金,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看法和观念,过去曾有“囥(藏)金成狗屎”的说法,言下之意是黄金有可能越来越不值钱。但这些年,黄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多数人认为黄金有增值空间。
在消费方式上,有些人每年都会购买一些,有的人是发了年终奖时买,还有的则是逢节日或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