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份额交易一地鸡毛纸白酒一哄而上风险隐现
普通投资者请远离此类金融化炒作
记者 梁应杰
轰轰烈烈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两年之间大厦倾倒。
1月9日,证监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文《清理整顿交易场所工作基本完成,第二批八省市通过联席会议验收》。至此,通过联席会议验收的省区市达16个,已近全国36省区市(含计划单列市)半数。据悉,尚未验收的省区市绝大部分已完成本地区清理整顿工作,正准备报送检查验收材料。
去年12月底,位于北京的汉唐艺术品交易所发布了最终的清理方案:决定以实际买入成本价,协议受让投资人所持有的份额化资产。此外,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泰山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等多数文交所,在停止发行新的份额化产品、停止已发产品份额化交易的同时,通过回购投资者持有文化艺术品份额的方式妥善化解了风险,并及时修改交易规则,调整交易机制,不再开展份额化交易。
1月14日下午,作为艺术品份额化的始作俑者,也是最后一家仍在进行份额化交易的天津文交所最后一个发布整顿方案,告知投资者,所有艺术品份额将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流通转让,最终将通过要约收购、竞拍等方式退市。此举也宣告了文交所整顿接近尾声。
从2011年白酒、艺术品金融化进入人们视野至今,投资者既遭遇了爆炒,也碰到了破发,总体来说成绩单并不理想。浙江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副总经理刘波认为,大多数商品金融化的初衷是兼顾产品的消费性和投资性,可惜更多的人只看到了投资属性,将金融化简单等于炒作,偏离了初衷。
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一地鸡毛
所谓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方式类似股票,即将艺术品权益拆分成份额后公开发行、持续挂牌交易的方式。2011年1月,天津文交所在国内第一个推出了艺术品份额化产品——“黄河咆哮”和“燕塞秋”,截至当年3月17日被停牌前创下的最高价17.16元和17.07元,短短29个交易日中,“黄河咆哮”和“燕塞秋”的价格均暴涨超过16倍。原本合在一起不过1100万元的作品,流通总市值超过1.8亿元。
天津文交所的“一鸣惊人”随之引来其他文交所的纷纷效仿,一时间包括书画、钻石、珠宝等在内的艺术品都以份额化的形式在网上交易,疯狂的炒作最终引发管理层关注。2011年末,国务院连发三文整顿文交所交易活动,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也逐步降温。
如今发行已满两年,“黄河咆哮”收市报1.77元, “燕塞秋”报1.67元,较最高价已跌去9成,而其他多个份额化产品甚至跌破了发行价。天津文交所20只艺术品上市份额中,有11只跌破了发行价。
天津文交所让很多投资者损失惨重,特别很多人是在高位入市,现在至少都亏了70%以上。到底被套的投资者有多少人?天津市政府的官方数据称有5万人开户。
2012年9月中旬,山东泰山、郑州文交所接连宣布暂停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并以协议转让或者回购等方式收购投资人持有的艺术品份额。今年1月,作为始作俑者的天津文交所最后一个拿出整顿方案,告知投资者,所有艺术品份额将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流通转让,最终将通过要约收购、竞拍等方式退市。
至此轰轰烈烈了近两年的艺术品份额交易大幕徐徐拉上,留下一帮等待善后的投资者。
酒会步艺术品后尘吗
与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在模式上一脉相承的酒类证券化交易则在上市后上演了不同的戏码。
同样在2011年,北京金马甲产权网络交易有限公司携手泸州老窖推出国窖1573大坛定制原酒,拉开了白酒金融化的序幕,首批8万坛酒被认购一空。相比一般的原酒,投资者在购入指定原酒后可以通过金马甲平台像买卖股票一样进行交易。
在随后启动的后续交易中,首个交易日该酒的成交价就上涨至8300元/坛,比6900元/坛的发售价上涨了20%多,当日成交量达到1078坛。事后来看这种表现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2月7日,国窖1573大坛定制原酒收盘价为4149元,相比发售价已经下跌了近40%。
国窖1573大坛定制原酒的破发是眼下白酒金融化的一个缩影。目前在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的平台上共有7款白酒产品,每款酒都有相应的K线走势图,投资者可以通过交易软件买卖。不过目前上市的酒中有三款处于破发状态。
沱牌舍得推出的水晶舍得2012,昨日收盘价490元/瓶,比每瓶780元的发售价下跌了37.2%。西凤酒推出的凤香50年比发售价下跌了30.3%。古井贡的年份原浆酒中国强2012表现稍好,也比发售价下跌了19.2%。
其余四款白酒虽然没有破发,但背后的原因值得玩味。除了国窖1573的中国品味,剩下的三款酒都是去年年末上线,当时发售方看到其他产品陆续破发,都对产品进行了价格担保。比如景芝酒业采取三个月的价格担保,即在期内保证每天的交易价格不低于发行价格的115%,低于则按照15%的年收益率进行回购。
“许多投资者根本没有喝过景芝、杜康这些白酒。”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致中还是景芝酒业,在名气上远不如国窖、沱牌这些二三线白酒品牌,去年又是白酒消费的低迷期,如果没有此类的收益保证,很难坚持到现在。
证券化不应过度炒作
无论是艺术品还是酒类的证券化交易,最大的问题在于将原本专业要求和风险都较高的投资产品,卖给了普通投资者。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梅建平认为,天津文交所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门槛。
业内普遍认为,艺术品是典型的高风险投资工具,投资人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还需要拥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恰恰将投资门槛降低到大众投资者的水平,使得风险更为扩大。
杭州一家银行的理财经理认为,艺术品份额缺乏公允的定价机制,投资收益来源就是其他投资者接盘,更像一场击鼓传花的资金游戏。
白酒专家铁犁表示,白酒证券化产品同股票有差异,“从交易总量和交易活跃程度来看,两者根本不是一个等级。”
金马甲副总裁陈慧明透露,在国窖1573大坛定制原酒的参与者中,个人投资比例为93.3%,机构投资者仅为6.7%,“个人投资者过多确实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和持续,难以对市场起到主导性的作用。”
在浙江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副总经理刘波看来,这些证券化的产品的确实有一定投资价值,不过回报多数来自于中长线持有,交易平台也是提供一个退出渠道,而在很多投资者眼里,证券化后意味着更多人来买来炒作,一些产品设计者也将这一点作为宣传的重点,就偏离了初衷。
“其实这些产品发售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市场认可度。”刘波认为,供求关系才是决定这些产品未来价值的关键,“如果产品市场认可度很高,随着逐步消耗,市场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可能上升。反之,即便包装再好,没有接盘的人,二级市场上的价格也很难上去。”
相关链接 疯狂的郁金香
事实上,天津文交所艺术品份额化产品——“黄河咆哮”与“燕塞秋”的走势,与荷兰的郁金香事件极其相似。
据资料显示,1637年,一种叫“Switser”的郁金香球茎价格在一个月里上涨了485%。一年时间里,郁金香总涨幅高达5900%。当事态出现了失控的局面,政府不得不出面解决,16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所有的“苦果”只能由投机者自己咽下。
当今的经济学家都把那次郁金香狂热视为“博傻理论”的最佳案例。到1636年底,任何最后残存的理性都早已远离了荷兰的郁金香市场。虽然人们大都知道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早已远离其正常的价值,但是他们宁愿相信别人会比他们更“傻”,会心甘情愿地付出更高的价钱。
建立股票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企业融资,同时增加社会投资渠道。而艺术品、酒品等证券化交易的意义又何在?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显然不很认同,事实上,艺术品的证券化从本质上来说,是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但艺术品本身已经在这种份额化中被虚拟化了,而太过虚拟化的方式很容易被炒作。